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正文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05-11 15:22:1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三政治教案   阅读:8493
概要:文 章www.77xue.com20xx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目标导航】一、课标要求1.内容目标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2.提示与建议(1)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2)讨论:以“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为题。包括精神状态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精神状态与发挥潜能的关系,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关系。(3) 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二、高考考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知识梳理】1、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①此处强调人所特有的“人脑”,而不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大脑”,不能说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动物的大脑不能产生意识。②也不能说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标签:人教版高三政治教案,高三政治复习教案,http://www.77xue.com
文 章www.77xue.com

20xx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教学案一体化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目标导航】
一、课标要求
1.内容目标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2.提示与建议
(1)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2)讨论:以“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为题。包括精神状态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精神状态与发挥潜能的关系,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关系。
(3) 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高考考点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知识梳理】
1、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①此处强调人所特有的“人脑”,而不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大脑”,不能说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动物的大脑不能产生意识。
②也不能说“电脑”具有意识,“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但不是意识,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人事先给定的,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
2、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人脑不能自己产生意识,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原型。意识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表现为:①意识形式的主观性;②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③意识的创造性。
(3)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3、意识能够反映物质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能够反映物质:强调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能动性的。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4、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的反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体系】
 

【重难点释疑】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二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关系。
    (1)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承认前者必须同时承认后者,反之亦然。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或唯心主义的泥潭。
(2)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前者是前提和基础、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
    3、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就每个人来说,就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
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4、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并不是说意识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是借助于实践这一中间环节,并以此为媒介去促使客观事物的变化。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三政治教案人教版高三政治教案,高三政治复习教案免费教案 - 政治教案 - 高三政治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