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0-10 21:44:3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二历史教案 阅读:8430次
概要: 背景:民族阶级矛盾尖锐 爪哇人民起义 阿富汗人民起义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表现 中国太平天国运动 根本原因:民族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密拉特事件印度民族大起义 主力:土兵 领导:封建王公 中心:占西 特点:反殖反封 评价 失败原因: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殖民者软硬兼施 性质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http://www.77xue.com
特点:反殖反封 评价 失败原因: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殖民者软硬兼施 性质:民族解放运动 意义: 三、高考试题 1、(20xx·全国) 在19世纪的亚洲革命风暴中,民族解放运动比较常见的特点是(A) A、同时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B、军队中的土兵是运动中的主要力量 C、由最高统治者担当运动领袖D、建立起民族独立国家 2、(1993·全国) 简述工业革命的后果,并据此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从中各举出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四、情景新设 1、亚洲革命风暴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 C、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D、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2、下列哪次起义不是反抗英国殖民者? A、爪哇人民起义B、阿富汗人民起义 C、伊朗巴布教徒起义D、印度民族大起义 3、亚洲革命风暴最突出的特点是 A、波及东亚、南亚、西亚广大地区B、大多具有反殖反封的双重性质 C、由农民领袖或王公贵族领导D、几乎都打着宗教的旗号 4、印度民族大起义中,许多王公成为起义的领导者,这说明 A、起义以反殖民统治为主要目的B、起义具有反殖反封的双重性质 C、封建王公已演化成资产阶级D、印度这一时期不存在阶级矛盾 5、在1857—1859的印度民族起义中 A、在德里成立了起义领导机构B、国民大会党起了领导作用 C、印度农民是起义军的主力D、英王代替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 6、亚洲革命风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先进阶级领导B、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缺乏统一的指挥D、起义军内部出现了分裂 7、在印度民族起义打击下,英国宣布印度归英国政府直接管理,这实质上反映了 A、英国政府在与东印度公司的斗争中获胜B、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加强 C、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D、英国改变了在印度的统治策略 8、在19世纪的亚洲革命风暴中,民族解放运动比较常见的特点是 A、同时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B、军队中的土兵是运动中的主要力量 C、由最高统治者担当运动领袖D、建立起民族独立国家 9、以下对亚洲革命风暴期间亚洲国家社会发展状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遭到严重破坏B、民族资产阶级已发展为新的力量 C、封建统治阶级大多屈服于殖民势力D、亚洲国家经济逐渐沦为西方附庸 10、亚洲革命风暴首先爆发的地区处在下列哪一国家的统治下? A、荷兰B、英国C、法国D、俄国 11、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后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平分土地B、平分财产、共餐制C、土地公有D、没收教会土地 12、在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 A、印度土兵是起义军的主力,英王代替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 B、民族资产阶级的国民大会党起了领导作用 C、德里是全国起义的中心,人民群众是起义的核心力量 D、起义烈火席卷了整个印度 13、印度土兵参加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生活待遇恶劣B、宗教信仰受到了殖民官吏的亵渎 C、受到革命情绪的感染D、民族压迫与宗教歧视激起反英情绪 14、英国殖民当局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所采取的方式不包括 A、扩大土兵队伍B、分化起义阵营C、加大镇压力度D、拉拢封建王公 15、亚洲革命风暴中,印度人民把斗争矛头指向殖民统治者,而中国人民则指向本国封建势力,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哪一方面的差异导致的? A、革命任务B、社会主要矛盾C、侵略者采取的政策D、领导阶级 16、下列关于亚洲革命风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运动B、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掠夺 C、具有反殖反封双重性质D、由于多种原因,结果都失败了 17、19世纪上半期,占有菲律宾的殖民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西班牙D、荷兰 18、伊朗巴布教徒起义的矛头直接指向 A、外国侵略者B、本国傀儡C、本国封建统治者D、财产的不平均现状 19、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是 A、反对殖民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B、反对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 C、反殖反封的民族解放运动D、具有宗教色彩的民族战争 20、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殖民者克扣土兵的薪饷B、英国对印度的大肆掠夺与高压统治 C、土兵生活待遇十分恶劣D、英国殖民者侮辱土兵的宗教信仰 21、关于亚洲革命风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B、属于旧式的农民战争 C、运动集中、普遍D、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2、1848年,印度总督宣布没有直系子女的王公死后,其领土转属东印度公司,这一规定导致的最本质的影响是 A、印度人口激增B、东印度公司的财富剧增 C、印度许多封建王公与英国殖民当局的矛盾激化,倒向起义者一边 D、英国公开掠夺印度的土地 23、下列关于印度民族大起义与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不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领导力量主要是当地的封建王公 B、斗争对象主要是英国殖民当局而非本国封建王朝 C、起义的主力是土兵而非农民 D、表现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24、导致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的分化政策B、王公贵族叛变C、英军的镇压D、印度人民力量弱小 25、在镇压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的过程中,英国从哪些国家抽调军队前来镇压? A、中国和朝鲜B、中国和缅甸C、伊朗与缅甸D、伊朗和中国 26、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主要是为某些心怀不满的王公所利用的一次军事暴动”。下列对这一观点评论不正确的是 A、是错误的,没有看到起义的全民性 B、有合理成分,基本上认识到了问题的实质 C、混淆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没有深入分析事件的背景和根本原因 27、关于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由始至今一直存在不同看法。主要有三种: 1、认为是兵变,或封建王公叛乱。这主要是英国殖民当局及持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观点的学者的看法。最早把它说成兵变的,是英国内阁印度事务大臣斯坦利。他在大起义爆发后向议院报告时定了这个调子,目的显然是要抹煞这个重大事件的政治意义和民族性质,掩饰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统治者的尖锐对立。当时虽然有些政治人物认为兵变一说不能概括事件全貌,但也只把它说成是封建王公和军队的共同叛乱,至多承认有群众参加。迪斯累利哗众取宠地把它称为“民族起义”,但他的意思仍指封建主煽动的有群众参加的叛乱。他们这样做,都是为了尽量缩小、冲淡起义的政治影响。英国御用学者后来就这次起义写了不少大部头著作,虽说是打着学术研究招牌,也都是鼓吹这一曲调。其代表作包括希尔顿的《印度兵变》、凯伊的《印度士兵战争史》、凯伊、梅尔逊的《印度兵变史》等。这些书都千方百计美化英国统治,把起义的原因说成是:当局实行的进步的行政改革、社会改革和军队制度的改革,遇到了印度各种落后保守势力的抵抗,“少数心怀不满的贵族分子与僧侣”利用涂油子弹的荒诞故事,“煽动土兵为他们火中取栗”。总之,这种观点颠倒黑白,把英国殖民统治说成是进步力量的代表,而把印度入民的一切反抗都说成是落后势力的垂死挣扎,是“老印度的最后哀鸣”。这一派观点至今没有多大变化。近年来出版的新的论述起义的著作在提法上虽有差别,但本质相同。英国资产阶级学者写的印度史基本上都是这种格式。其它西方国家资产阶级学者大致同此观点。 2、认为是民族起义或民族独立战争。前已指出,最先作出是民族起义判断的是马克思。他是在起义爆发不久得出这个结论的。除了讲到印度士兵和封建主参加起义外,他还特别指出:“像孟加拉军内部所发生的那种广泛的密谋,没有当地居民的暗中同情和支持,是不可能那样大规模地实现的。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同英国人在筹措军队给养品和运输工具方面所遭到的巨大困难……说明农民对他们没有好感一样”。可见,马克思讲的民族起义是指包括广大下层人民群众参加的各阶层共同的反英起义。他对这种起义的正义性是充分肯定的。 印度秘密革命组织活动家维·萨瓦尔卡1908—1909年写的《1857年独立战争》一书,把这次起义称为第一次印度独立战争,指出它是印度全民族共同进行的革命战争,高度估价其进步历史作用。他是最早认为这次起义实际上是民族起义的印度人之一。 现在在印度已有不少学者持这种观点。 我国学者也都持这种观点。 3、还有一种介于以上两种观点之间的中间观点,其论断又各不相同。印度学者中有许多人的看法属此类型。有的认为它前期是兵变,只是在发展过程中,在局部地区才转变为群众起义;有的认为它具有起义性质,但又说它是“封建主的变乱”;有的同意它是独立战争,但不同意把它称为民族起义或民族独立战争,认为当时印度没有形成为民族,谈不到受民族主义感情鼓舞;还有的认为,起义未扩及全国,故不能称为民族起义。在论及起义原因时,这一类观点与前述第一类观点不同,大都认为起义是由英国殖民者的剥削压迫政策造成的,对起义的正义性基本肯定。但对其客观作用的估价,则随着对其性质判断的侧重点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有基本肯定的,也有基本否定的。 以上三类观点抛开第一类不谈,后两类中究竟哪一种更符合历史实际,应该说是前一种。断定它为民族起义是有充分理由的。 民族起义是指各阶级(不一定全部)共同进行的以推翻外国统治为目标的起义。它是民族矛盾的总爆发,在近代,通常发生在殖民地。在半殖民地一般没有民族起义,只有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殖民地之所以有民族起义,是因为这里由外国殖民侵略者直接统治。殖民统治者不只是压榨人民,也损害某些封建主的利益,在一定条件下,会促使他们和下层人民一起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发动反殖起义。当我们把一个起义称为民族起义时,当然也考虑到它的规模。不过一个起义的性质并不决定于规模,而是决定于它所要解决的矛盾。 印度大起义就是这种情况。殖民政策的新阶段打击了农民、手工业者,也损害了印度士兵和部分封建主的利益,这就促使他们联合起来。封建主看到要恢复自己以往的地位就要赶走英国统治者。下层人民则认为恢复自己国家独立,自己的经济地位才能改善。士兵反映了下层人民要求,另外他们所受的歧视也使他们向往独立。这样,尽管有不同利益,在赶走英国人,恢复独立这点上一致起来。斗争的进程正是围绕这个总目标进行:摧毁殖民政权,建立民族政权;老地主、农民分别夺回被兼并土地,而不是一般地反对封建势力;打击买办商人高利贷者,认为他们是英国剥削印度人民的帮凶。这种民族起义在当时由封建主领导是由起义性质本身决定的。起义既以恢复独立为目的,既是由下层人民和封建主进行,还保有政治势力的封建主就比下层群众有更好的条件掌握领导权。在这种起义中,下层人民并不要求建立自己的政权,当时的主要矛盾不是农民与封建主的矛盾。如果要建立农民政权,封建主就不会和他们结盟,也就不会是民族起义的性质了。 在殖民地,资产阶级固然能领导民族起义,封建主在资产阶级出现前是否也可能领导民族起义呢?也能。一些学者以印度当时还没有形成民族为由,反对民族起义的提法,这是只把资本主义民族看作民族,把民族和民族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混为一谈了。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个历史的范畴,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恩格斯曾仔细考察印地安人、雅典人怎样由部落发展为民族和国家的过程。马克思在论述中国、印度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把这些国家的人民称为“东方民族”,“古代民族”、“比较不进步的民族”、“资本主义前的民族”。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并不认为资本主义出现前就没有民族存在。他们认为民族是个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出现前是前资本主义的民族。斯大林提出了著名的民族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把关于民族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但他认为民族形成只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这就把民族的范围狭窄化了。所以他提出的民族定义主要是指资本主义时期开始形成的民族。资本主义的民族在十九世纪中期的印度确实还没有形成,当时还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但是不能因此就说,印度当时根本没有形成民族。事实是,在英国入侵前,印度已经形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当时是处在民族发展的封建主义阶段中,属于封建主义的民族。关于封建主义民族形成的要素,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同样是适用的。当然,如果和资本主义民族比,无论就哪一个要素说,封建主义民族都远不如资本主义民族成熟,这也就是它的成员民族观念薄弱,它本身时常发生分裂的原因。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又会重新组合,重新由分裂走向统一。十九世纪中期,印度社会经济条件已经和英国入侵前有很大不同了,外国资本的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结构的出现,使印度民族开始向形成资本主义民族的方向发展。但是,这个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北印度、中印度,资本主义结构还极少出现,老的封建主还有相当势力,保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封建主义观念还很强,因此,在这里,各阶级的仇英情绪最后爆发为由封建主领导的民族大起义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这次起义之所以打出恢复莫卧儿帝国的旗号,其推动力就来自一种封建的民族主义观念。这种观念不仅存在于封建主身上,也存在于人民群众中。革命士兵和下层人民最先推出莫卧儿皇帝,固然是出于动员全国力量的策略考虑,但不能否认,这也反映了他们的一种观念,即认为只有封建君主才有资格号令全国,只有恢复莫卧儿皇帝权力,起义才名正言顺。这不正是封建民族主义的观念吗?至于起义的封建主,封建民族主义本来就属于他们的思想体系,所以当莫卧儿旗号打出后,许多人很快接过来。宣布他们在本地区建立的起义政权是莫卧儿的地方政权。不能认为他们都出于真心,但他们要这样做(也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如那那·萨希布加冕为帕施华)。这一则是顺应革命大势,二则也因为封建民族主义观念是封建主的思想武器,紧紧抓住这个武器,不但利于完成实现民族独立的任务,也利于掌握群众,驾驭局势,确保封建主从起义中得到最大好处。这样,莫卧儿的旗号就成了这次起义的主要旗号,封建民族主义也就成了这次起义的指导思想。 可见,这确是一次民族起义,也有民族主义感情的鼓舞。不过由于受当时印度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种民族主义还是封建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不同。起义者当时还提不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而只能提出恢复莫卧儿王朝的统治。然而,封建民族主义也是民族主义,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起义也是民族起义,目的也是要恢复祖国的独立,在这点上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又没有什么不同,这是不能不承认的。只有把握住这个本质,才能对起义本身的各种现象,对它的结局和作用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 对于上述关于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的分歧和论述,你有什么看法?不妨畅所欲言。 文 章
www.77xue.com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Tag:高二历史教案,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相关文章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 › 专题21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 › 专题23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
- › 第四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 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 ›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 ›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教案
- › 第三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 第1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 ›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