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06-21 16:44:29] 来源:http://www.77xue.com 初中科学教案 阅读:8477次
概要: 地幔:厚约17~2 900 km,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厚约2 900—6 371 km,分为外核和内核。 2.软流层与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深约50~250 km的范围内,据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产生高温异常,将岩石熔融后形成的。这里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3.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4.火山。 (1)结构: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组成。 (2)喷发物:有气体、岩浆和火山灰喷发物。 (3)分类: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死活山、休眠火山。 (4)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5)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②危害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标签: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案,http://www.77xue.com
地幔:厚约17~2 900 km,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厚约2 900—6 371 km,分为外核和内核。
2.软流层与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深约50~250 km的范围内,据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产生高温异常,将岩石熔融后形成的。这里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3.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4.火山。
(1)结构: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组成。
(2)喷发物:有气体、岩浆和火山灰喷发物。
(3)分类: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死活山、休眠火山。
(4)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5)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
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②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5.地震。
(1)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
①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
②震中:震源正对着地面上的地方。
③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④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2)分布: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3)防震自救的措施。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冷静、快速地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1.大陆漂移说。
地球的岩石圈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2.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3.板块与地壳活动。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4.板块运动。
(1)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
裂谷或海洋(例证:大西洋、东非裂谷)。
(2)板块相撞(消亡边界)地区。
①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板块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或海岸山脉(例证:太平洋西部的岛弧链、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例证:马里亚纳海沟)。
②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例证: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
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常见的地形。
地形类型 特 征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
丘陵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海拔500米以上,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大
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
(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陡坡。
(3)等高线稀疏处表示缓坡。
(4)等高线重叠处表示悬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初中科学教案,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案,免费教案 - 科学教案 - 初中科学教案
- 上一篇:第三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相关文章
-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 › 【第四章】《卤族元素复习》教学设计
- ›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