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古代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民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端低下的生产力决定了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原始平等的氏族制度;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在原始社会后期,个体劳动逐渐取代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制随之产生。
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分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说明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奴隶社会后期,残酷的奴隶制度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入手,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森严的等级制度;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 起义和农民战争;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能力目标
1、利用史料分析、辨别的能力;
2、通过教材中所给材料与小栏目,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3、在全面评价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辨证、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远古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历程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要勇于实践。
2、通过对原始社会有关内容的讲解,明了私有制与私有观念不是从人类诞生起就有的,进而加强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3、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4、通过对"独领风骚的中国科技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一、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节课是全书的起始课,讲述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第一框讲原始社会,重点讲述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是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使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简单概念。强调了它是人类社会的童年,即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第二框讲奴隶社会,强调是第一个阶级社会。讲述了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由于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必然导致崩溃。第三框讲封建社会,强调封建社会的进步性,说明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农民的基础,剥削的主要手段是榨取地租。地主阶级对农民进残酷剥削和专制统治,必然激起反抗,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推动了历史发展。第四框是活动课,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简要介绍我国科技发明和文艺瑰宝的基础上,建设性的提出"展示古代科技文化风采"的活动。
2、重点、难点与疑点:
⑴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
仅从表面看,会使人误认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社会"。因此,这是教学中的疑点之一。
通过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状况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不是人们的道德高尚,而是由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的。
⑵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此观点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前人的经验得以传播,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的精神成果如诗歌、舞蹈、绘画等得到广泛传播,进而又促进生产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文化的繁荣,人类开始摆脱蒙昧和野蛮,进入文明时代。在教法上,可通过展示奴隶社会的科技文化来让学生感受文字出现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古代社会》相关文章
-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古代社会
- ›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古代社会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古代社会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古代社会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古代社会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古代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