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0-10 21:44:35] 来源:http://www.77xue.com 八年级历史教案 阅读:8565次
概要: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个把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革并举的计划,其本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5)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包含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方面的内容,二者之间互相关联,不可分离。因为只有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才能吸引、改组、代替资本主义工业,支持社会主义商业,才能迅速扩大生产,积累资金,造就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同时,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飞跃。二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2.“一五”计划的基本方针和任务建国初期,我国经济落后,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为了增强国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签:初二历史教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个把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革并举的计划,其本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
(5)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
过渡时期总路线包含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方面的内容,二者之间互相关联,不可分离。因为只有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才能吸引、改组、代替资本主义工业,支持社会主义商业,才能迅速扩大生产,积累资金,造就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同时,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飞跃。二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2.“一五”计划的基本方针和任务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落后,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为了增强国防实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中央决定在“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五”建设的重要特点,但是,不能片面发展重工业,必须同农业、手工业相结合起来。否则就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在“一五”方针中不仅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方针,而且又提出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针,农、轻、重协调发展。发展重工业同三大改造同时进行,同时并举。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A.1953年~1957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场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那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是什么呢?我国是个农业大国,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这种经济形式不适合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在农业生产领域内进行深刻的变革,联合广大农民,共同走向富裕、光明大道。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A.民族资产阶级在建国前,同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为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目标是要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民族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经济相比较,是一种落后的经济成分,而且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因此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特点主要是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进行的。这同苏俄没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改造的形式主要是采用“国家资本主义”。
C.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和平过渡,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十月革命后列宁曾提出对愿意接受国家资本主义的“文明资本家”实行赎买。但俄国的资本家是反革命阶级,不肯接受国家资本主义,所以苏俄只能采取剥夺的方式进行改造。中俄两国具体国情不同,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方式也不同。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赎买”的思想,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采取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产阶级财产的和平赎买。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在此工作中也存在着工作过急、过粗的缺点和偏差。
Tag:八年级历史教案,初二历史教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相关文章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 第三节 降水和干湿地区 教学设计
- ›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 ›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 › 第三节 水资源
- ›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 ›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一课时)
- › 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 › 第二章第三节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
- ›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 › 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