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驼铃》音乐教案
文 章来
源
课 题:丝路驼铃(1)
课 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年 级:初一年级
课 时:一课时
教 具:多媒体、钢琴、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目标:
(一) 对我国西北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并主动联系相关学科,探
索“丝绸路上”的音乐文化。
(二)能用明朗活泼的情绪和富有弹性的声音背唱《青春舞曲》,知道王洛宾的主要作品
和贡献;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梦驼铃》。
(三)聆听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敦煌》、《打起手鼓唱起歌》和合奏《玛依拉》,感
受其音乐情绪和风格,体验“花儿”的艺术特征;分辨冬不拉等新疆少数民族乐器;
(四)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用手鼓、铃鼓或自制的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等歌曲即
兴伴奏,试用演奏、舞蹈等形式表演。尝试创作、表演一段表现梦的音乐;试以《渭城曲》前两句即兴编唱,并相互评价。
(五)能用竖笛(或口琴)演奏《玛依拉》,学习“si”的第二种指法。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青春舞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学习用具。
二.欣赏歌曲《新疆好》:
1.导入:丝绸之路北道过玉门关,南道过阳关,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新疆,
提问;这里有哪些少数民族?又有哪些特产呢?
回答: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有香喷喷的羊肉串,美丽的壁毯,死角刺绣的小帽“朵帕”,哈密瓜,葡萄干,奶茶等。
提问:新疆还有哪些特产呢?下面我们欣赏一首歌曲《新疆好》。
2.欣赏歌曲。回答:新疆还有许多矿产资源。
三、欣赏歌曲《玛依拉》:
1.提问:新疆有个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喜爱赛马摔交的是什么民族?
回答: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有位美丽的姑娘玛依拉,我们来听听她的歌。
2.听歌曲《玛依拉》的两段。
刚才,我们不仅聆听了玛依拉动听悦耳的歌声,还观看了优美欢快的新疆舞蹈。
3.提问歌曲的特点:
由几个音组成,结束在哪个音上?
七个音组成,大调式。呼唤的音调,回旋的旋律。节奏欢快跳跃。
四、聆听小合奏《玛依拉》:
1. 导入:哈萨克有句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
2. 简介:
《玛依拉》这首歌曲经过作曲家丁善德配上钢琴伴奏,也象长了翅膀一样飞遍祖国大江南北,已经成为女高音歌唱家喜爱的演唱曲目。你们谁会唱这首歌?
3. 请几个同学演唱。其他学生吹竖笛。
第一段请几个女同学唱,全体同学吹竖笛。
4. 我们刚才演唱演奏了歌曲《玛依拉》,下面我们欣赏根据《玛依拉》改编的器乐小合奏,听一听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
5. 欣赏。
6. 提问:乐曲用什么乐器主奏?
回答:冬不拉。(投影一组乐器,让学生辨认哪个是冬不拉。)
7.新疆乐器介绍:大家说出我国乐器分为几大类?教师简介新疆乐器。
冬不拉:(哈萨克族)弹拨乐器,音箱木制,有扁平和瓢形两种。琴杆细长,张两根弦。一般用于自弹自唱。
冬不拉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个英俊、勇敢的哈萨克青年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当他向姑娘求婚时,调皮的姑娘却指着身旁的一棵青松说:“你如果能让青松开口替你求婚,我就嫁给你。”到了约定的日子,机智的青年拿了一把用松木制成的“冬不拉”琴,用手拨弹着琴身上的羊肠弦线,用婉转动听的琴声表达了心中真挚的爱情,终于打动了姑娘的心。从此,哈萨克就流传冬不拉这一乐器。
后来到了十三世纪时,据说有一天,当时的皇帝、成吉思汗正在大摆宴席招待宾客,突然传来消息,说他的爱子术赤得急病死了,左右的侍从们谁也不敢把这一噩耗告诉成吉思汗,但又怕事后遭到追究和责难,正在左右为难时,一位名叫克尔布哈的哈萨克冬不拉琴手自告奋勇去完成这一任务。他来到宴会上要求为大家奏一支冬不拉乐曲。悲切的乐声传达了死亡的消息,成吉思汗从乐曲中听出了是自己亲爱的儿子遭到了不幸而流下了辛酸的泪。嗣后,成吉思汗不但没有发怒,还下令重赏了这位民间艺人。
- 上一篇:弦乐器家族——西洋管弦乐队简介
《《丝路驼铃》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 《丝路驼铃》音乐教案
- › 《丝路驼铃》音乐教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丝路驼铃》音乐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丝路驼铃》音乐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丝路驼铃》音乐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丝路驼铃》音乐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