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文章资讯考试文库资格类考试司法考试试题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共犯» 正文

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共犯

[01-23 22:39:54]   来源:http://www.77xue.com  司法考试试题   阅读:8133
概要: B.甲杀人后选到表兄乙家,乙将甲藏于家中,并从银行取出5万元现金,让甲于第二 日逃向海南。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 C.甲、乙为抢劫翻窗进入张三家里后,观察到张三及其妻子王丽均在家里,便商议一 人对付一个。甲在主卧室制服王丽后,搜寻财物,乙在客厅使用暴力压制张三过 程中遭遇反抗并大声呼救,即将张三刺死。事后,甲、乙二人携带赃物仓皇逃离, 乙对甲未提及动刀将张三刺死之事。甲也应当构成抢劫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 D.某国有企业的一名工人甲想到外面做生意,同时又不想失去工资收入,于是找到 其所在部门的领导乙,双方约定:乙每月做考勤时给甲做满勤以便甲仍能得到每 月1500元“工资”,二人平分。自此,乙每月给甲做考勤,甲每月给乙750元,共持 续五年时间。乙因此获得非法收入4万元,甲乙构成共同贪污罪答案及解析1.A、B。提示:B中甲与其夫构成共犯。C中甲与乙不构成共犯,这种情况在理论上认为属于间接正犯或间接实行犯,间接共犯有两个结论一是利用者和
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共犯,标签: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司法考试真题,http://www.77xue.com
    B.甲杀人后选到表兄乙家,乙将甲藏于家中,并从银行取出5万元现金,让甲于第二
    日逃向海南。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
    C.甲、乙为抢劫翻窗进入张三家里后,观察到张三及其妻子王丽均在家里,便商议一
    人对付一个。甲在主卧室制服王丽后,搜寻财物,乙在客厅使用暴力压制张三过
    程中遭遇反抗并大声呼救,即将张三刺死。事后,甲、乙二人携带赃物仓皇逃离,
    乙对甲未提及动刀将张三刺死之事。甲也应当构成抢劫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
    D.某国有企业的一名工人甲想到外面做生意,同时又不想失去工资收入,于是找到
    其所在部门的领导乙,双方约定:乙每月做考勤时给甲做满勤以便甲仍能得到每
    月1500元“工资”,二人平分。自此,乙每月给甲做考勤,甲每月给乙750元,共持
    续五年时间。乙因此获得非法收入4万元,甲乙构成共同贪污罪

答案及解析

1.A、B。提示:B中甲与其夫构成共犯。C中甲与乙不构成共犯,这种情况在理论上认
为属于间接正犯或间接实行犯,间接共犯有两个结论一是利用者和被利用者不构成共犯,二是
利用者不认为是教唆犯,而认为是实行犯,如教唆不满14岁的人去杀人、抢劫,虽然表现为教
唆的方式但是他们不是共犯。因为对方主体不够资格,属于把他人的行为当做工具利用的情
况。D中甲与乙不构成共犯,帮助他人毁灭罪证属于事后帮助,类似于替盗窃罪犯、抢劫罪犯、
贪污罪犯窝赃、销赃,替毒品犯罪分子窝藏毒品、毒赃,窝藏、包庇毒品犯罪分子,这一琴列行为
都属于事后帮助行为。事后帮助行为,第一,不属于共犯。第二,如果法律将之规定为犯罪的
(如帮助毁灭证据、窝赃、销赃罪),只要依法单独定罪。第三,事后帮助行为如果是事前通谋的
以共犯论。第四,甲杀了人后又指使乙去毁灭证据,甲本人是否构成毁灭证据罪?甲本身不构
成毁灭证据罪,因为行为人本人犯一个罪行时,实施相应的掩盖罪责的行为或者窝赃、销赃的
行为,是主罪(盗窃、杀人罪)的后续行为,是事后不可罚的行为,对他人来说是事后帮助行为·
但对于行为人来说是事后不可罚的行为,不单独成罪,作为主罪(杀人、盗窃)的一个部分来考
虑即可。换言之,杀人之后毁尸的,盗窃之后销赃的,在定杀人、盗窃罪时已经作为一个整体看
待,没有单独定罪的必要。
    2.A、B、D。甲某动辄行凶、不计后果,且造成死亡结果,符合间接故意杀人罪的特征。要
点在于;认定共犯标准采取。部分犯罪共同说”:(1)在故意杀人罪上,甲乙犯罪性质没有共同
性,不成立共犯。(2)在故意伤害罪上,甲乙的行为性质具有共同性,可成立共犯·(3)结论
甲乙是故意伤害罪共犯不是故意杀人罪的共犯。(4)甲乙都应当对丙死亡结果负责,甲负故
意杀人的罪责,是故意杀人罪既遂;乙仅负故意伤害的罪责,是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结果
加重犯。对本题还可从另外两个方面得出相同结论s(1)。过限行为”。甲乙共谋伤害他人,
在实行中甲过限,临时起意实施了杀人行为,单独承担杀人罪责,乙仍仅在伤害限度内负责。
(2)共同的犯罪故意。共犯成立须具有共犯的故意。乙某仅有伤害的故意,与甲某犯意的性
质不同,不构成故意杀人共犯.但在伤害故意上相同,可成立伤害共犯·
    3.C、D。本案涉及共同犯罪中主犯的认定和共犯单独中止的有效性问题。甲某显然是
主谋,即使未到现场实行犯罪,因为其作用较大,可以认定为主犯;甲某不具备中止的有效性,
甲某虽然未到现场实行,但也不足以成立犯罪中止。
    4.B、C、D。A教唆犯,按照在共犯中的作用处罚。B间接正犯不是共犯。C事后帮他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司法考试试题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司法考试真题考试文库 - 资格类考试 - 司法考试试题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