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反思2
闹腾了一年,我们送走了又一批学生。一年的努力,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遗憾。当然,一年的高三教学,对我而言,给我更多的是一次锻炼,一次提高。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首先,我认为,在05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是以后要注意和改进的.
. 1.研究高考方向虽然是花了很大力气,但还不是很够。对于今年的高考最终方向并没有完全把握,导致学生在复习当中并没有很好的把握高考内容,这是我们每个高三教学的老师都应该吸取的教训.但同时又要注意对各种信息来源要鉴别的对待,“尽信书不如无书”.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和鉴别.
2.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还不够,使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基本常识的错误。比如很多同学不清楚杜甫的诗称为”诗史”.中美<望厦条约>具体内容很多同学也没有掌握.所以如何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我们所有老师共同要解决的问题.
3.在引导学生落实基础,化为学生自身知识和能力方面也是我没有做好的一件事情。这既有客观原因,同时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最后学生学习时间紧,作业多,没有时间看书和自己整理知识.主观上也是最后阶段落实不够,有点盲目和仓促.对于最后一点,既需要学校的引导,同时也要我们在最后的冲刺中更讲究复习的方法,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二,对于历史科的高考备考,我想应做好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必须夯实历史基础知识
对于近年的高考,大有回归课本之势。显然,高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考察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因而,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吃透课本就显得相当重要和必要。那么,如何吃透课本呢?我觉得,一是要将课本读“薄”,删减高考不可能考或极小可能考的内容,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卷的前提下,有选择、有针对地将课本里大量的阅读文字(楷体字)和不少孤立、静态的陈述性语句,以及夹杂在字里行间的相当部分的修饰性词句果断删减,二是将课本读通。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三是将课本读活。有人总结出学历史必须做到“死去活来”,“先死后活”。这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光要死抓基础知识,也要能将“死”的知识用活。但读“活”课本是对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必须以读“薄”和读“通”为前提。
二.重视学科之间的综合和时政热点
历史高考源于课本,却又不局限于课本。时下的高考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历史高考也越来越走近生活,关注时政,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这也就是说,备考过程中,我们一味地局限于课本是远远不够。拓宽视野,关注新知,也就成为高考的一项必然要求。因而,作为辅导学生备考的教师来说,不光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而且自己也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关注史学新动态、关注时政热点、关注备考信息,编设新意专题和练习题。如:中美关系问题、东北问题,台湾问题等;
三.搞好历史专题复习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搞好专题教学是高考历史复习中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关键。我认为选好专题,可以以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为参考,将知识板块划分成若干小专题进行教学,例如,《中国古代史》可以划分成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五大板块。也可以选择一些能力类,如历史信息解读等专题进行教学,还可以结合人类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长远问题为中心开展专题教学。
四.强化对学生高考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
说到答卷,同学们对有些题目不得分或者得低分,不是知识没掌握,也不是内容不知道,而是在审题时思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没有扣住题目的要求,造成答非所问的失分。也有同学则是因为表达的粗糙、不到位、不能用学科语言表述所致。审题与表达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高考分数断难上去。我觉得,高考试题是最好的思维训练题,在平时的训练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回头看看近几年的高考,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从其答案中体会“怎么答”,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
- 上一篇:新课标下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2》相关文章
-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2
- › 2014届高三历史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 › 2014届高三历史瓜分中国狂潮
- › 2014届高三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 › 2014届高三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
- › 2014届高三历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
- › 2014届高三历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
- › 2014届高三历史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 › 2014学年度高三历史学科复习计划
- ›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2
- ›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10
-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 ›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11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历史教学反思2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历史教学反思2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历史教学反思2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历史教学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