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研究:买卖关系
买卖双方关系(Buyer - Supplier Relationship)历来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方向之一,尤其是供应管理,其重要性就如同库存管理之于运营管理。如果说库存管理比较偏“理”一点的话,那买卖关系就偏“文”,因为买卖关系属于商业关系,没有太多计算、公式(当然如果想的话还是可以搞得很复杂,用各种各样的数学模型)。但从总体上讲,买卖关系的研究还是想告诉人们买卖双方的商业运作道理,即如何评价、选择、管理、提高、乃至淘汰供应商。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致),买卖关系研究相当流行,主要是顺应外包战略。在美国,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为主要研究基地。供应管理协会(ISM,当时还叫美国采购经理协会,NAPM)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也联合成立高级采购研究中心(CAPS),推动产、学、研结合。
CAPS成为学术研究与工业实践的桥梁,资助了一系列实用型的研究项目,跨及几乎所有的采购与供应管理领域,例如全球采购、战略采购、外包战略、逆向拍卖、电子商务、全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战略成本管理、新产品开发、国际汇率、供应商开发等。它也促进对供应管理职业、教育、组织结构、职责等的研究。这一系列专题研究(Focus Study)都发表在CAPS Research的网站上,对实践者很有指导意义。从本质上讲,他们都可划归买卖双方关系范畴,基本展示了美国在这方面研究上的全貌。
买卖关系研究的盛行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在美国,公司的所有开支中,大约50%到60%是支付给供应商,有些行业例如汽车制造业,这个比例可达到80%。这就是说,供应链的增值部分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供应商那里。如何管理这样大的开支,如何处理与供应商的关系,成为工业界的头等大事。而在供应商关系上,美国传统的短期市场行为、纯粹依赖市场竞争、保持多个供应商、短期合同、零和游戏规则等影响了美国产品的成本、质量和服务。与之相反,日本的长期供应商关系、合作协商、共同发展则为提高日本产品的竞争力立下汗马功劳。仔细体会的话,美国买卖关系研究的基调是模仿日本的管理思路。它山之石不一定都能攻玉,日本的管理思想能否在西方文化的土壤中开花结果,有待时日验证。但无须质疑,经过三十年左右的熏陶,美国的供应商管理越来越具东方味,不管是有意模仿还是潜移默化,这些都与多年的研究、教育、推广分不开。
《供应链管理研究:买卖关系》相关文章
- 供应链管理研究:买卖关系
- › 汽车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 › 供应链管理研究:买卖关系
- › 供应链管理案例--上海贝尔电子商务管理
- › 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 › 供应链管理七条原则和实现三准则
- › 供应链管理问题答疑
- › 物流供应链管理之降低成本
- › 供应链管理的三流集成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供应链管理研究:买卖关系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供应链管理研究:买卖关系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供应链管理研究:买卖关系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供应链管理研究:买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