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暴推动制度创新
2009年6月23日,李金华向人大提交的审计清单公之于众,引爆一连串炸dan,人们再次惊呼,审计风暴到来了!在审计风暴背后,审计体制的弊端也开始暴露,而如何加强审计机关的职能,并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同样成为问题。
2009年7月10日,国家审计协会副会长张以宽,国家审计署审计科科研所副所长崔振龙,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小平共聚21世纪圆桌论坛第十六期,就审计风暴进行制度性反思。
审计风暴推动制度创新
《21世纪》:李金华的“审计清单”被人们称为“审计风暴”的到来,为什么会给人们这种印象呢?
张以宽:审计工作揭示了财政、金融、企业,以及各方面的制度问题,对贪污腐败、违法违规行为的围剿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从对社会各方面影响来看,把它说成是一种风暴,我认为是客观的。
李金华审计长说,审计是透明,不是风暴。审计长讲的透明在于公开,以前审计报告不给被审计人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审计报告只向内部审计组、审计机关和领导汇报,相对不够透明。
朱小平:过去国家审计机关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被低估了,国家审计署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被取消,到1980年代初才恢复。所以,我个人感觉本届政府明显重视对审计署功能的发挥,审计机关在整个国民经济地位有大的提升,也是自然的事。
崔振龙:所谓审计风暴,是因为审计结果引起了比较广泛的社会关注,但是,审计署好像比较平静,从我们工作来看还是按部就班地做,一如既往。去年就有“审计风暴”这样的词汇出现,不过今年出现的频率更高一些。
审计风暴怎么产生的呢,我觉得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十六大报告当中把国家审计位置定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上,这就足以说明审计机关的权力和作用,这是一个大的政治背景,没有这个背景,审计风暴不一定能够起来。
第二个方面,我们国家加入WTO以后,对政府公开透明的要求是增加了,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社会公众。而审计机关这种透明又是双重的,一个方面就是审计署把工作向社会公布出来,先把自己透明化,另一个方面,透明化自己的同时把别人也透明了。
第三个方面,审计署最近几年工作力度确实在加大,透明的程度也在提高,特别是到了今年,审计署出了正式的文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定期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更说明了这一点。
第四个方面,体现了公民的政府工作知情权要求的增加,这种倾向从去年的SARS时期就已经开始。
《21世纪》:那么,审计风暴砸出了哪些制度性问题呢?
崔振龙:宏观层面存在两类问题,一个是在预算管理上的问题,我个人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预算管理权限划分不明确,比如说在转移支付上,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不清楚,没有科学标准。在预算管理上,政府和人大权利划分不清楚,财政部和其它部委之间的权利划分也不是很清楚。
这次审计清单当中也体现出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还存在,政府机关的行政力量对于国家建设项目拥有行政审批权。在目前的投融资体制之下,政府还是直接决策和管理了很多的建设项目。
微观层面,金融机构、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内部控制比较弱,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问题也很多。
王东京:说到审计风暴,刮风不是风暴,刮风而又下雨就是“风暴”。这次审计署给人以风暴的感觉,我觉得主要因为人们有两个“没有想到”,第一是没有想到国家审计署会把审计清单在网上公布;第二是没有想到政府有关部门问题会这么严重,而且是直指中央各部委,过去更多针对的是县以下单位。
中央颁布《党内监督条例》,就是要监督一把手,先小人后君子,我想审计也是这样的,先把政府每个有权力的部门,都先当“坏人”看,之后进行充分审计,监督政府必须当“好人”、做“好事”。
- 上一篇:专家解读:效益如何审计?
《审计风暴推动制度创新》相关文章
- 审计风暴推动制度创新
- › 审计风暴推动制度创新
- › 《土地管理法》“审计风暴”李金华报告中可归纳出五大问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审计风暴推动制度创新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审计风暴推动制度创新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审计风暴推动制度创新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审计风暴推动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