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秘书PK老板事件反思:一把钥匙引发的血案
其实不光是外企,很多民营企业都通过毕业学校、培训、人员流动等都有自己的生态圈,以博客、邮件、出差相聚、沙龙等方式维持着信息、友情等生态圈体。一旦企业某些做法伤害某些人,触动了这些人的利益和心灵,往往这些人会以不同形式排遣宣泄自己的情绪和看法,这手段往往都是双刃剑,没有胜利者可言。
2.HR在企业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其工作的失误对企业可能是致命的。
在公众印象中,秘书对上司应该是服服帖帖的顺从关系,类似于军队当中的副官。老板或者军队的统帅往往最担心身边的人造反或缺少忠诚度,所以对身边的人员选择上往往十分谨慎精细,这有时导致了高层领导最贴身的人素质不高,但忠诚度可嘉。
作为在现代企业中承担企业员工的选则和考核的主要部门HR,在秘书门事件出现后应该彻底的进行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种事情?企业的原因和领导原因以及当事人情商的原因应该各占多少比例?每个原因HR部门都有义务去分析和挖掘,以期找到解决之道。其重点应该分析总结的是究竟应该选择一个什么的人才更适合作秘书?在情商和智商的选择上,员工人格和个性的评估上,我们应该做哪些工作和调整?
选择合适的人做最合适的事情,而不是最有个性、学历最高或者是最聪明的人。
3.中外文化有冲突吗
陆纯初是新加坡人。拥有新加坡大学工商管理学位,是名资深的IT专业人士,曾出任IBM、西门子等知名国际企业的高管。在赴EMC履新之前,他曾担任甲骨文大中华区总裁。在外企的文化里,出于礼貌,中方职员在回复上司的英文邮件时,一般也应选择英文。因为交锋发生在外方老板和中国职员之间,老板的信是英文而秘书回信是中文,事件很快被有些人上升为“两种文化的故意对抗”的高度,女秘书似乎成了反抗外企强权的民族英雄———其实这事情跟民族主义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封公开信的火爆及其火爆的转发,是公司意识形态压抑下的职员集体对老板霸权的一次精神反抗。正如有专家点评的那样:每个人在转发这个邮件的时候,说不定都在幻想着有一天可以骂自己的老板。
目前,EMC内部对此事噤若寒蝉,一些参与转发邮件的员工挨个儿被人事部门找去谈话,据说有的已感前途渺茫萌生去意。一个小小的邮件引发诸多纷争和无刃之战,可能出乎所有当事人的预料,其中也包括瑞贝卡小姐。
其实在中国几十年的开放经济的过程中,随着中国市场地位的日益重要以及外企人才任用、管理思维本地化的变革中,中国人的白领已经逐渐适应了外企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模式。甚至很多白领的生活习惯受外国高管、企业文化以及海归派的影响以及西化,对刀叉奶油三明治的熟悉程度决不逊色于筷子猪肉炖粉条。所以说这件事情发生在美资企业、新加坡管理者身上,但就中国人对美国文化和科技的认同,对主要华裔成员组成的国家新加坡的亲近感而言,说文化对抗就绝对牵强附会。
4..不容忽视的白领压力之下的郁闷。
之所以谈不上中外文化的对抗,但为何能在网上迅速流传,并称大快人心呢?就其原因无外乎就是三点:一是员工的忠诚度底,面对企业的严格管理系统操作,能表现出告素质人群特有的适应能力,但对企业的经营文化、晋升机制、未来远景等等缺乏深度认同,(因为对西方生活人文的认可不代表认同企业的文化,二者是有区别的。)这导致员工会在面临工作失误的警告和惩戒的时候,往往以一种受伤者的心态来看待高层和企业,情商低下者可能有愤激行为和语言出现也不足为怪了。二是员工面对外企规范严格的制度约束和对工作质量的高标准要求,以及外企残酷的考核晋升淘汰制度,产生工作细分之下的单调、郁闷、乏味、同时又面临压力的的情绪是真正常的。原因之三是外企的管理文化并不象我们想像的那样温文尔雅,充满人性化的氛围。更多的是命令和“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管理氛围,甚至是指标没有达成或者工作失误后上级的谩骂和人格攻击,高薪下白领往往选择默默承受和逆来顺受,但一旦这种情绪积累到足以被激发的程度,演变的就是平素看来不可理喻的做法和行为。为了生存,职员无奈地顺从着霸道的公司规则,公司犬儒人格中隐藏着的是集体性的郁闷,人们的心态也是很不健康的———这种情况下,当有一个女秘书敢和自己的上司大声叫板挑战职场规则时,人们的郁闷也找到了发泄的渠道。一个企业内部事件,也就迅速成为一场审判职场规则的集体狂欢。
《女秘书PK老板事件反思:一把钥匙引发的血案》相关文章
- 女秘书PK老板事件反思:一把钥匙引发的血案
- › 女秘书PK老板事件反思:一把钥匙引发的血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女秘书PK老板事件反思:一把钥匙引发的血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女秘书PK老板事件反思:一把钥匙引发的血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女秘书PK老板事件反思:一把钥匙引发的血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女秘书PK老板事件反思:一把钥匙引发的血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