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案-热心公益劳动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2.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情感:
愿意参加公益劳动,不怕脏和累,具有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
行为:
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认知要求第五条“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也是热爱劳动的表现”,和行为要求第二条“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等条目设置的。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明了什么是公益劳动和为什么要参加公益劳动。
第二部分介绍了发生在北京市十三陵的动人故事。第一件事是1958年初广大群众和伟大领袖参加修建十三陵水库的公益劳动。第二件事是1983年邓小平又一次来到十三陵水库,参加植树造林公益劳动。第三件事是1996年有个小学生领养小树的故事。
第三部分是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意在让学生体会公益劳动深远重大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
本课共设四个栏目
1.课前导入“说一说”栏目,意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中参加公益劳动的特定场景,让学生去思考和领悟公益劳动的意义。
2.课后练习“说一说”与导入的“说一说”栏目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一个安排在教学之初,引人思考,一个安排在课文分析之后,引导学生由最初的行动进而有所感,有所知,有所悟,他们会体会到自己在思想上发生的变化,更会激发他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
3.“议一议”栏目,意在帮助学生澄清一些思想认识上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懂得参加公益劳动要不怕脏、不怕累,一心为人民、为社会服务,这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4.“做一做”栏目,是引导学生参加一项公益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把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最终落实到正确的道德行为上。
教法建议:
1.课前,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搜集报刊上关于人们参加公益劳动的消息。如:每年植树节都会有很多人们参加植树活动的信息。课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查找的资料,通过资料的交流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课后,教师可以利用班队会时间组织学生去参加一次公益劳动,以延伸教育实效。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2.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情感:
愿意参加公益劳动,不怕脏和累,具有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
行为:
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关心公益事业的热情和参加公益劳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他们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还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公益劳动的概念,能够分辨公益劳动与其他劳动的区别。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师:你参加过打扫卫生或绿化等活动吗?这些活动对公众有什么好处?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认识。
3.师: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热心公益劳动》
板书课题:
二、明理激情
1.演示课件一(出示十三陵水库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十三陵水库是为了解决首都人民吃水用水问题而修建的。这个水库当时是由40万人不顾隆冬的严寒和盛夏的酷热,不计报酬完成了870万个工作日,只用了160天就修成了。
- 上一篇:思品教案-做事有始有终
《思品教案-热心公益劳动》相关文章
- 思品教案-热心公益劳动
- ›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收获的感觉真好》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保护我的身体》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我升入了二年级》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我升入了二年级》教案一-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我们班里故事多》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教案-小学思品教...
- ›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好书大家看》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秋游的回味》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巧手剪秋天》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中秋与重阳》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我来试试看》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我不胆小》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思品教案-热心公益劳动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思品教案-热心公益劳动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思品教案-热心公益劳动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思品教案-热心公益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