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
结论:选举的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老师:为何要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呢?
1、民主政治的产生何发展,必须与经济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民主方式的选择也是如此。
2、建国初,我国经济十分落后,交通不便,人民群众民主意识还不强,实行较大范围的直接选择不现实。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公民民主意识何政治参与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的范围,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但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等状况没有根本改善。从这个国情出发,我们仍要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幻灯片显示:
选择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水平、选民文化水平和国家性质。
老师:不同的选举方式各有利弊,不能笼统的说哪种方式更好,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来确定。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5分钟)
老师:学习了选举的方式及如何选择选举方式,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公民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呢?
幻灯片显示:
思考:(1)如果我们都不珍惜自己的选举权,那么我们的国家将会出现什么后果?
(2)那么作为将来选民和被选举人,你们认为应具有那些政治素养才能适应?
学生结合书本思考
灯片显示:
(1)(提示)不行使或不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意味着我们将不能选举出能为人民谋福利的当家人,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由重蹈旧中国的覆辙。
(2)从态度上讲: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从能力上讲: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议政能力),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结论:公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态度和能力),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
(三)、巩固新课(4分钟)
幻灯片显示:
知识小结
1、民主选举面面观
2、选举方式的选择
(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及竞选的优点与局限性
(2)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3)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适合国情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及态度
(2)公民应如何行使选举权
老师:我们趁热打铁,做两道习题,把今天的东西消化掉。
练习:
☆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 C )
1 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2 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3 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4 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5 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
A. 1234 B 1345 C. 134 D. 234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只在乡镇一级实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这因为( B )
A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 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方便,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不高
C 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特别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巨大提高
D 乡镇级的人大代表与公民的关系最为密切,最能代表公民的利益。
☆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 ACD )
A 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B 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C 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D 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E 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
(四)、课后扩展(1分钟)
材料一:
中国贿选第一案
- 上一篇:政治教案-价值观率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
- ›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