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2017年高考选修课《经济学常识》考点整理教案» 正文

2017年高考选修课《经济学常识》考点整理教案

[05-11 15:22:1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三政治教案   阅读:8816
概要: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他认为,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即使实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可能依然存在。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围,毛泽东提出了某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突破了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认识。4.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学校。关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毛泽东受斯大林的影响,一方面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主要观点 背景列宁 商品市场的存在只是权宜之计。(消灭商品经济——政府直接控制商业——政府调节商业) 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毛泽东 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
2017年高考选修课《经济学常识》考点整理教案,标签:人教版高三政治教案,高三政治复习教案,http://www.77xue.com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
他认为,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即使实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可能依然存在。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围,毛泽东提出了某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突破了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认识。
4.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学校。
关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毛泽东受斯大林的影响,一方面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主要观点 背景
列宁 商品市场的存在只是权宜之计。(消灭商品经济——政府直接控制商业——政府调节商业) 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
毛泽东 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但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  大跃进,人民公社尝试的失败
邓小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计划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方式,都是经济手段,消除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开放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1)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及其意义
考点一: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的背景、基本特点和作用。
(1)背景:①发展工业、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需要;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影响。
(2)基本特点。①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①;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①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②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③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考点二:了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与我国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造成国民经济条块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合理流动和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③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总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这些缺陷,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考点三:了解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这一提法打破了计划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打开了缺口。(1981年6月)
2.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1984年)
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运行模式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87年)
3.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2年)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高三政治教案人教版高三政治教案,高三政治复习教案免费教案 - 政治教案 - 高三政治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