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
4.(08海南20)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考点2. 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1,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都是错误的。
3,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相关链接】(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①“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既可以指物质具体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
[易错点]先有物质,后有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都是强调运动 \ 刻舟求剑是离开运动谈物质 \ 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 \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句话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日方中方睨,人方生方死。\ 江河竟注而不流。\ 飞矢不动。
【真题再现】1、(09江苏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2、(07•广东文科基础•16)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与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3、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考点3. 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篇:第六课第三框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相关文章
-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
- › 高三政治复习教学反思
- › 高三政治教学反思2
- › 高三政治会考试卷分析和教学反思
- › 高三政治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 › 高三政治教学反思1
- › 高三政治复习课教学反思
- › 高三政治备课组教学反思
- › 2014届高三政治归纳复习教案
- › 2014届高三政治政治权利和义务复习
- › 高三政治政治生活部分复习
- › 高三政治民主监督复习
- › 高三政治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习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