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居住
[10-10 21:44:3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一历史教案 阅读:8950次
概要: 社会历史文化[训练设计]在殷墟中发现的建筑遗迹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断应当为上栋下宇型的建筑,战国时的建筑也大多为上栋下宇型,明清也继续沿袭这一建筑传统,近年来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平改坡”工程,将一大批平顶房的屋顶改造成了模仿传统上栋下宇型建筑的人字型屋顶。以上事实最能说明: ( )A.上栋下宇型建筑符合中国传统美学,因而得以长期沿用B.自然环境对居住的影响是长期的,即使进入现代社会也仍然必须加以考虑C.上海为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在现有居住基础上对古代建筑进行模仿改造D.上海为了与周围大量的明清市镇遗迹的历史文化风格吻合而进行了居住改造参考答案:B[教学反思]《居住》这一课的内容和形式比较接近之前的《饮食》,同样以历史文化的影响作为重点。学生经过之前的实践,已经比较熟悉讨论的流程和方法,但是仍然要在课前做
第11课 居住,标签: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社会历史文化
[训练设计]
在殷墟中发现的建筑遗迹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断应当为上栋下宇型的建筑,战国时的建筑也大多为上栋下宇型,明清也继续沿袭这一建筑传统,近年来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平改坡”工程,将一大批平顶房的屋顶改造成了模仿传统上栋下宇型建筑的人字型屋顶。以上事实最能说明: ( )
A.上栋下宇型建筑符合中国传统美学,因而得以长期沿用
B.自然环境对居住的影响是长期的,即使进入现代社会也仍然必须加以考虑
C.上海为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在现有居住基础上对古代建筑进行模仿改造
D.上海为了与周围大量的明清市镇遗迹的历史文化风格吻合而进行了居住改造
参考答案:B
[教学反思]
《居住》这一课的内容和形式比较接近之前的《饮食》,同样以历史文化的影响作为重点。学生经过之前的实践,已经比较熟悉讨论的流程和方法,但是仍然要在课前做抽查,以免学生松懈。
这一单元的内容在相当程度上是学生熟悉的,他们需要花时间格外准备的内容并不太多。
就本课而言,需要学生较多着力的部分是:
对居室的类型做出分类以及如何了解早期人类的居住状况;
讨论居住格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居室类型分类并不需要学生做太精确的细分,视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参考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能够理解课本中给出的分类方法即可。注意提醒学生,课本中给出的分类是按照居室的建筑构造来区分的。
了解早期人类居住状况的方法类似于服饰,可通过考古遗迹+传说+传世文献+现代社会的生活方法。应在课前提出问题,便于学生准备。
居住格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需要比较细节的准备与讨论,可通过提高过程性评价的等第的方法鼓励学生准备简单的课件帮助说明。
源
Tag:高一历史教案,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 上一篇:第8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和掠夺
《第11课 居住》相关文章
- 第11课 居住
- › 第11课 电脑美术
- ›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 › 第11课 饮食
- › 第11课 居住
- ›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 第11课 “秦王扫六合”
- › 第11课 放飞理想
- › 第11课 刷子和喷枪”教学设计
- › 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 ›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 ›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3课时)
- › 第一册第11课 like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1课 居住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1课 居住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1课 居住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1课 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