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文 章
www.77xue.com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背景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原因 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以征服“异教徒”组织“十字军东征” 2、加之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表现 经济方面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 政治方面 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
思想文化领域 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方面 影响无处不在
影响 教会本身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它是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发展的巨大障碍
宗教异端运动
原因 中世纪时,由于天主教会的专断,人们就开始了反封建斗争
形式 宗教“异端” (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事件 起源: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高潮:14~15世纪的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判
主要观点 1、认为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 2、揭露了教会的虚伪与腐化 3、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4、没收教会的财产 5《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 6、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 7、用民族语言传教
作用 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社会根源) (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伴随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影响: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 (政治上)民族国家发展
原因: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和封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一些
时间 16世纪
主要事件 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 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影响
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精神文化 1、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2、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尼、英资产阶级革命
目的 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实质 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 上一篇: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相关文章
-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 ›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 › 高二历史专题五至专题八教学指导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