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文 章来 源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知识结构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1、背景: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主要是传统经济。中国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的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传统的手工业发展,传统的商业繁荣。尽管 继续缓慢发展,但中国经济仍然是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特征的 为主体。
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加了 ,强迫中国开放了 、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后,强迫中国与英国协商决定英国输入中国货物的税率。这样以来,便利了外国货物涌入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 ,规定中国关税税率仅5%,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大大削弱了。
英、美等国凭借不平等条约,大量洋货在中国形成了 之潮。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传统的手工业濒临破产,传统的商业面临危机,资本主义萌芽因缺少仅有的狭窄市场而破产。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 。鸦片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而且使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新增加的经济成分: -----虽然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代表着世界经济的方向的经济,客观上加快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近代化,尤其在瓦解传统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民族资本主义有积极的引诱作用。但对于中国落后传统的经济而言,它是一种侵略经济。
------ 19世纪60、70年代由封建势力投资的、采取近代技术生产的洋务工业;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1、洋务运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面临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不断发展)的窘境,一些较为开明的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这部分官员被称为 。洋务派在清朝中央以恭亲王弈訢为代表,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 和张之洞为代表。从19世纪60---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 的洋务运动。
2)内容:
洋务运动的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 ,左宗棠设立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这些企业由清政府投资,产品调拨,采取近代机器生产,但用封建方式管理的官办企业。
洋务运动后期,他们打出了 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主要有 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设立的 和 。这些民用企业,大多数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为了追求利润,已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 上一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相关文章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 2014届高三历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
- › 2014届高三历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
- ›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