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 第三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文 章www.77xue.com
高二历史 第三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目标引导:
掌握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勃列目涅夫改革的内容、结果和失败的原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内容、过程及影响;认识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式的变化,需要政治经济政策的及时调整,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但不能偏离方向。
教学过程: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背景: ; 。
2、内容:
政治上:
经济上:
3、结果:成效甚微。原因:没有真正触动斯大林模式,1964年,黯然不台。
4、评价:①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处这一模式。②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③但一味否定斯大林,又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内容:
政治上
经济上
2、结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己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
3、原因:仍然坚持在国家高度集中管理体制下采取一些小修小补的措施。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 年上台。
2、首先进行 改革:改革的重点是 ;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了 。但是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3、政治体制改革
(1)1988年,提出了 。 结果:反共势力掀起了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和社会主义的浪潮;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苏共党内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政治经济形势迅速恶化。
(2)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修改苏联宪法的决议,从苏联宪法中删去了关于 的条文。
(3)1990年,苏共二十八大上,宣布要在苏联实行 、 和 ;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 为指导,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实行 。 结果: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更加激烈,社会环境更加动荡不安,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更加严重。
(4)1991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 上一篇: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高二历史 第三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相关文章
- 高二历史 第三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 › 高二历史选修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 › 高二历史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 › 高二历史 第三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 › 高二历史专题一至专题四教学指导
- › 高二历史专题五至专题八教学指导
- › 高二历史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 ›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 ›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3
- ›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2
- › 高二历史教学教学反思
- › 高二历史《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教学反思
- › 高二历史备课组教学反思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历史 第三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历史 第三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历史 第三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历史 第三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