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文 章来源 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jpg" href="http://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href="http://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jpg" href="http://onth="5" Day="1"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1851年5月1日,伦敦召开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英文名称是“GreatExhibition”,按英文的意思,可译为“伟大的博览会”、“巨大的博览会”。这次博览会充分展示了完成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强大经济实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http://www.77xue.com
文 章来
源 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jpg" href="http://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href="http://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jpg" href="http://onth="5" Day="1"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1851年5月1日,伦敦召开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英文名称是“GreatExhibition”,按英文的意思,可译为“伟大的博览会”、“巨大的博览会”。这次博览会充分展示了完成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强大经济实力和工业革命的巨大成果。在这次世界博览会上,英国人用钢和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建造了主展厅水晶宫。水晶宫长1700英尺,高100英尺,耗用了4500吨钢材,10公顷的玻璃。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热闹非凡的气氛中开幕,在占地9.6万平方米的展区中,展览用的桌子总长约有13公里。这次博览会的本意在于展示英国工业技术的划时代成就,但维多利亚女王用外交方式,邀请各国参展,形成了“万国博览会”的格局。这一届博览会,美国展示的产品就超过了500项,如麦考密克收割机、科耳特左轮枪、固特异橡皮和口嚼式烟草等。在23个星期的展览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钢钻,还有一头大象标本,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迸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4.参考书目
《科学的故事》,林成滔编著,中国档案出版社20xx年版
《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
《青年必知科学历程手册》,刘里远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年版
《大学生必知的重大发明》,宿春编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xx年版
《世界近代工业革命》,许永璋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自然科学史简编》,仓孝和著,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互联网的诞生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信息科学技术革命的开始;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
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之间的关系
探究互联网产生的背景以及信息革命和信息化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情境再现
问题探究
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引发了一场经济革命。中国应该积极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
知识经济的发展
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知识经济的出现;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影响
分析图表
历史比较
信息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中国应该抓住机遇,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工作方式的革命;
生活方式的革命;
学习的革命
情境再现
问题探究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我们应转变观念以适应社会发展
面临的问题
对社会经济安全的影响;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对青少年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影响
个案分析
自主探究
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建设“绿色网络”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1946年2月10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正式诞生,它就是“电子数字积分机和计算机”(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omputer),英文简称“ENIAC”,通称“爱尼亚克”。ENIAC的问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称ENIAC为“信息时代的蒸汽机”。
图片2:人造卫星和互联网
展示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图片。它的发射标志着人类在全球通讯领域迈出了第一步。通过卫星,互联网把地球“网”在其中,“地球村”从理想变成了现实。
案例二 在学习“知识经济的发展”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片展示图片和资料。
案例三 在介绍“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时,可以采用虚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课程设计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成立自己的公司,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注册。第二步,教师发布虚拟产品供求信息。第三步,每一个学生设定自己的角色,如,公司经理、员工等。学生根据本公司的实际需求,在网上进行采购或发布产品信息。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商品交易。通过这项活动,旨在让学生体验网络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便捷。
案例四 在学习“面临的问题”时,建议教师采用个案分析的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搜集关于网络犯罪的有关案例,深入剖析,从而达到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的目的。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请你谈谈互联网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解题关键:要结合现实,谈互联网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思路引领:对教育和学习的影响。对人们交往的影响等。
答案提示: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互联网作为人类最大的资源库、知识库,为教育和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借助互联网可以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查阅学习资料,可以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式学习,此外,通过网络还可以购物、交友、娱乐等。
【学思之窗】
你的看法是什么?
解题关键:坚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
思路引领: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互联网,同时,要看到互联网发展的主流。
答案提示:积极方面: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引起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同时也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消极方面:垃圾信息等影响了经济安全;无序竞争影响了社会稳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互联网产生的科学背景是什么?
解题关键:问题的关键点是“科学背景”。
思路引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答案提示:20世纪中叶,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理论科学成果促进了科学思维的变化。科学家们把信息作为继物质和能量之后的第三个开发对象进行研究,信息科学革命开始。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信息化时代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主要有哪些?
解题关键:全面理解信息化时代。
思路引领:正确认识知识和信息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答案提示: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得到全面发展,信息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在信息化时代,知识和信息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它本身已经成为巨大的实际生产力;知识密集型产业日益重要;人们更加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信息技术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引起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二、学习延伸
探究活动
略
(河北省正定中学 马增书)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因特网预示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到目前为止,因特网可以支持综合的社会服务;因特网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因特网可以使政府、公司、教育和企业的所有业务全部或是部分转移到非物理领域。
通过这本书我试图给出的一个观点就是因特网可以影响我们生活方式和我们看到的世界的运行方式。印刷机彻底改变了个人获取事实记录、其他人的思想和遥远文化的方式;便士邮政改变了我们从朋友处获得新闻和我们与其他团体进行通信的方式;电话改变了我们的谈话方式并扩大了可进行问题讨论的人们的范围。因特网所能改变的东西都包含这些,但会远远多于这些。
飞行使得世界上遥远的地方的人们变得容易接近;因特网可以让我们时时下载来自这些遥远的地方的图像。汽车让我们可以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上班;因特网可以支持我们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为公司工作。几次战争改变了欧洲的面貌;因特网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
因特网所能支持的工具是不可预测的,如虚拟现实办公室、进口数字商品、用法律授权给“经纪人”购买随时有变化的网络软件。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且部分地利用这种工具。
──[英]巴雷特著,李新玲译《赛伯族状态》
2.课文注释
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20世纪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技术前提,1943年,美国开始实施“电子数字积分和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简称ENIAC,中文译名“艾尼阿克”)工程。整个工程吸收了大约200多名科学家,经过两年多艰苦的创造性劳动,1945年底,这台标志着人类智力解放的巨大机器,宣告竣工。这台电子计算机是个笨重的庞然大物,它占地170平方米,总重量达30吨,其耗电达150千瓦/时。它里面约有18000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7英里长的铜丝和50万个焊接头代替了马克的760000个转动机件及无数的电阻、电容等,信息由快速的电脉冲传送。当然,艾尼阿克的计算速度是无与伦比的,它每秒钟可作5000次运算,比当时已有的最快的继电器式计算机要快上1000倍。它可以胜任广泛的科学计算。当时计算中的最复杂的问题,要数描写旋转体周围气流的五个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组了,这个问题如果让机电式计算机来计算,需要花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如让人工手算,则要花上几年时间,而艾尼阿克仅用一个小时,就把结果准确无误地全部告诉了人们。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问世以后,电子计算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神速发展,广涉人类的军事、科技、经济、文化、政治和娱乐领域,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因特网的诞生
因特网(Internet)又称为国际互联网。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美国军方认为,万一仅有的一个集中军事指挥中心被前苏联的核武器摧毁,那么全国军事指挥就将瘫痪,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由多个分散指挥点构成的指挥系统,某些指挥点的摧毁,并不影响其他指挥点的正常运转,而这些分散点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某种形式的通信网。于是在1969年,美国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不过那时它只连接了美国的4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1986年,美国建立了NSFnet广域网,这个网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鼓励和资助下,并入了很多大学、研究机构以及私营研究机构的局域网。随着ARPAnet军用部分与民用、商用部分的脱离,ARPAnet逐步被NSFnet所代替。20世纪90年代初期,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因特网。
因特网的早期应用服务主要有电子邮件、远程登陆和文件下载FTP等。所有这些应用都需要有相当的计算机知识才能使用。这种局面直到1990年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出现之后才逐渐改变,onth="9" Day="15"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