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
也就是在20xx年,吴永成接到一笔大单。当时,一位日本老板开出800万支的天价订单在分水镇寻求合作者,但众所周知日本企业的要求相当严格,这份“天价单”在分水镇“飘”了半年硬是没人敢接,但吴永成有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毅然接下订单。“日本老板要求两个月内完工,我和朋友一起硬是在厂房呆了两个月,连续吃了两个月的包子。”吴永成说,就那一笔生意,他赚回100万元。
不过,钱虽然赚回来了,但吴永成心里还是有些不爽。“到后来我才知道,日本人比我们更会做生意。”吴永成卖给日本的荧光笔每支才赚两毛钱,而日本商人卖给日本当地企业每支笔却赚了6块多钱。
www.77xue.com哦
去年,吴永成的制笔厂按照企业的规划,与另五家大规模的制笔厂一起合并成立全新的创元文具有限公司,加大科研和投入力度,主攻中高档“功能笔”,要将分水笔的质量和平均利润提升一个台阶。
可收的税不收,可罚的款不罚,可沾的便利不沾
无为而治不同寻常的发展观
做大制笔经济,分水镇党政领班子殚思竭虑,但采访中发现,这个小镇在很多时候,推行的是一种“无为而治”:可收的税不收,可罚的款不罚,可沾的便利不沾。而他们的一些“通融”政策,在内地人看来常常是“不可思议”。
见怪不怪
小企业戴“大帽子”
今年初,作为武汉城市圈融合的重要步骤,鄂州市葛店开发区一家企业获准在企业名称前冠以“武汉”头衔,一度成为标志性事件。
3月4日,我们在桐庐县分水镇采访时发现,这里的很多制笔厂规模不大,但“戴大帽子”的不少。如“杭州新富文具有限公司”、“浙江创元制笔有限公司”、“杭州世地普书写工具制造公司”等。甚至一些家庭小作坊,也挂着一个大得没有地域限制的招牌。
分水制笔企业为什么喜欢戴大帽子?新富文具公司老板的解释颇有代表性:“别看我们企业不大,但8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国外,起一个小里小气的名字,生意怎么弄?”
桐庐县委工作人员告诉创业中国,这些企业挂的虽然是省、市招牌,但税收都在当地,省里市里不管,县里和镇里当然就不会干涉。
视而不见
一年漏征税八千万元
万余常住人口,近千家企业,分水“全民创业”的冲动源于何处?采访中,我们多次向当地的私营业主探求答案:“办一个家庭制笔厂,要多少资本?每年要交多少税费?”
回答惊人的一致:除了登记时的工商登记费、税收和卫生费,我们不交一分钱。镇政府一位干部补充说:很多家庭就一两台制笔机,登记都免了,基本上是零税费创业。
20xx年,分水镇制笔业实现销售产值28亿元,按4%左右的比例计算,税收当在1.1亿元左右,而实际只收了3000万元,另外8000万元“雪藏”在一个个家庭小作坊里。
对此,分水镇主要领导讲得很坦率:企业有些事是管不了,管不好,也无法管的,这里的企业几百家,装配户几千个,它们交易频繁,许多都不要发票,你要查它的账如何查起?非查不可,就一定会弄得鸡飞狗跳。如果经济垮下去了,3000万不也泡汤了么?
历史学硕士出身的镇长助理李辉毅的看法是:制笔业对当地就业和社会稳定的贡献,远远大于对政府税收的贡献。
那么是不是没办法了呢?分水镇改变管理思路,早些年,由供电部门查电表,根据用电量来定每户的税费额。这个土办法,竟然为大家一致接受。如今,一些登记在册的规模企业也开始按章纳税,但那些起步阶段的小作坊,仍然是“零税费”。
不仅如此,和浙江许多县市一样,分水实施了“容小工程”,即新办小企业暂不必登记。又实行“借地工程”,适应千家办工厂、万人当老板的需求,在企业萌芽阶段,不必办繁杂的征地手续,而用临时养殖用地等政策,允许一户利用一二百平方米的宅前后面积,安装机器,尽快生产。
- 上一篇:锅盔小贩 8年赚得百万身家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相关文章
-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
- ›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一个小小的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一个小小的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一个小小的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一个小小的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