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
刹玩风禁扰民
公务员不许“小搞搞”
走进桐庐县委、县政府机关,只见每个办公室门前都有一张卡片,上面记载着工作人员的手机号码。分水镇党委、政府办公室的门前,不仅公示有书记镇长的电话,还记录着其当日行踪:上班、开会、下村或请假。
20xx年,湖北省曾派出30余名县级干部到浙江挂职。一位在浙江挂职的某市区委书记曾向媒体公布了一位浙江老板对湖北的批评。这位老板有在鄂投资经历,他说,湖北一些干部玩风太盛,到处都是麻将扑克,连吃饭前都要支起桌子玩几把。我们这些办企业的人,脸上赔笑,心里在烦,哪里陪得起他们?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玩字上,就扰民成风,社会哪能有良好的创业风气?
而在桐庐市,有一个人人皆知的“四条禁令”,即公务员“禁止公车私驾;禁止小搞搞(浙江方言“赌博”的意思);禁止午餐饮酒;禁止上班炒股票”。禁止“小搞搞”,从制度上堵死了官员扰民之门。
“小老百姓,创业多艰,诚惶诚恐,干部稍一扰民,就会把百姓创业的激情打下去,必须坚决制止。”李辉毅说。
【记者手记】
“分水现象”昭示了什么
一支小小圆珠笔,圆了千家万户致富梦,进而演变成一个大产业,创造出一种经济模式,浙江“分水制笔现象”的成因是什么?
对于东部沿海一些穷乡僻壤乡镇的迅猛发展,很多人觉得是个不能破译的“现象”:有人归功于中央优惠政策,有人说是沪杭等大城市经济辐射使然,还有人说是……众说纷纭中,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穷山恶水,这些都是分水人面对的惨淡现实。有人把分水千家万户的小作坊比作“群狼战术”,也有人把那些数量多、规模小、单个不起眼的制笔厂比作“蚂蚁雄兵”。不管倾向于哪一种说法,分水人身上的几种精神不可否认,这就是敢于争先,团结协作,崇尚成功,宽容失败。
分水没有特殊的地下资源,制笔也不是老祖宗经济,但是他们敢为世人所未为,敢试、敢拼、敢闯。“第一代制笔厂的老板”们,穿着蓑衣,开着拖拉机,翻山越岭,到几十里外的余杭地区购买原料,又将一批批产品拖到义乌市场,蹬着三轮车给一家家小商店送货,正是不等、不靠、不要,正是他们艰苦奋斗掘取的“第一桶金”,成就了分水制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在分水采访,我们听到很多感人的故事。
一家年产值6000余万元的大老板,对身边上百家小作坊企业不烦不躁:“谁都不可能一口喝干一碗水,如果不是这么多中小企业形成气候,谁会跑到这里做生意?”
一家新成立的制笔厂,没有一台机器,当他接到一份800万支笔的日本订单后,另一家企业无偿提供会议室,供他接待客商签约,数十家小作坊没日没夜地生产,以保证他交货时间不违约。
为了拿到订单,他们抱团协作,共赴广交会、西博会、上海交易会寻找商机,又携手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
查阅分水镇工商所的档案资料,我们发现,第一代制笔厂除了少数企业做大做强外,大部分都荡然无存。但是,更多的分水人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地办厂。而第一个为制笔经济指路的人,第一个买机器办厂的人,第一个在工商登记注册的人,都永远烙在了他们的记忆中。
- 上一篇:锅盔小贩 8年赚得百万身家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相关文章
-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
- ›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一个小小的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一个小小的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一个小小的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一个小小的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