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教学反思历史教学反思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 正文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

[06-21 01:53:32]   来源:http://www.77xue.com  历史教学反思   阅读:8232
概要: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历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老师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在其中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标签: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高中历史教学反思,http://www.77xue.com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历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老师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在其中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讲《江南地区的开发》时,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老师在课前把问题布置给学生,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

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确实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转变,但是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应该加强.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接受式的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常常是教师和书本提供的现成的结论.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历史是人文学科,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从时间上看,上下五千年:从空间上看,涉及五湖四海;从内容上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等包罗万象.这些无不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探究天地和思维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初中阶段学生们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辨证的思维能力不强,有些观点难免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的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与学生一起去寻找真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五,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能走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课标》中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但是,有些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却走入了误区:即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中心.在听课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有些教师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图文,动画,音频,视频等无所不包,学生不断地接受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课堂上热热闹闹.可是学生就象一台机器,被动地接受多媒体这台"机器"的"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并不是制作了新奇生动的课件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历史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目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从头到尾地演绎课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很难突出教学重点,浅化难点,教师在课堂上成了一个单纯的首尾兼顾的机器操纵者,看不到其教学机智,而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且很难在稍纵即逝的信息中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结构,线索及要达到的目标.其次,要合理安排.多媒体所用的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不利于实现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在多媒体的连续演示中被挤掉了.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来的信息,学生要不停地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适应,来不及对知识内容做深入细致的思考,事实上他们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再次,要调动学生.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总之,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目前为止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替代不了通过师生交流与沟通而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因此,历史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课件的数量或质量,而忽视了多媒体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
除此之外,历史课堂中出现的合作的低效,提问的泛化等问题也是必须认真思考和应对的.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归属和落脚点,解决现存问题,推进历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寻找缩短教育理想世界与教育现实世界距离的最佳结合点,对一线历史教师来说任重道远.

上一页  [1] [2] 


Tag:历史教学反思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 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