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
新课程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历史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们的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认真审视,研究一下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我认为: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下面,对历史课堂实践中某些教学行为进行剖析.
一, 在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老师们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但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点水,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例如,在设计《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把这课出现的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减灶记",成语"管鲍之交","退避三舍","城濮之战","围魏救赵"等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上课时学生把自己创作或制作的的动画,漫画,剧本等拿出来交流,形式非常活泼,学生兴致很高,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理解的史实究竟有多少呢 难道只要知道这些故事就可以了吗 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齐桓公,晋文公成就霸业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本应在师生的活动中解决的知识却不了了之.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要真正实现历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不能贬低知识的地位,反而应当进一步强化知识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历史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历史剧,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虚拟拍卖会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历史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没有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有时候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老师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
另一类诸如"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这样的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追求表面的形式,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 上一篇:高一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相关文章
-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
- ›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6
- ›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4
- › 新课标下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 ›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
- ›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