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实施效益审计提高政务实效的四大措施
(三)将管理政策和管理责任纳入效益审计范畴,有利于政策的贯彻执行和不断完善。管理政策的审计,将产生两个方面的效能:一是可以促进和监督中央各项管理政策在各地的贯彻和落实,促进国家总体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按正确轨道进行,同时防止各类因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利益和其它个人行为对执行大政方针的影响,保证政令畅通;二是可以通过审计过程对政策执行中具体效益的比较、分析和评估,对政策运行中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有力的分析和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对管理责任的审计,则会进一步加强责、权、利的有机结合,强化管理部门的效益责任和管理成本意识,从根本上促进管理部门总体管理水平和领导个体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从制度上规避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无为行政”,制造表面政绩工程的“表象行政”和不惜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生态环境进行粗滥开发的“短期低效行政”,使国家和地方经济不断朝着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我国目前实行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于科学全面地考核评价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其积极履行效益责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纳入效益审计范畴,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工作运行质量。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工程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作出一项决策,上马一个工程,实施一个项目,仅审查其决策程序的规范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是远远不够的。效益审计从项目投资概预算,到具体支出各环节;从项目预期建设总目标,到具体实施各阶段;从项目论证效益预测,到实际完成取得成效所进行的资金、质量和效益全方位审核评价,将有效督促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在工程立项决策时,必须科学充分地考查论证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项目实施中,必须严细认真地审查资金使用成本和产出效益;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和工程质量不合格等。从而规范各级政府部门逐步把决策成本和管理效益纳入各项考核评价标准依据之中,避免因决策失误、损失浪费和“豆腐渣工程”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损失。
二、加强和实施效益审计,有利于促进观念更新,实现政府职能和运作机制的转变
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逐步转变为组织者和服务者;以控制管理为要务逐步转变为以传输服务为要务;管理目标由经济领域逐步转移到公共服务领域。通过效益审计,可不断促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增强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意识,切实树立“大经济人”思想,一切为增加地方经济的增长点,为增加就业岗位着想,履行起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应尽的职责。
目前,转变政府职能的突出问题就是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还权于企业,还权于社会,还权于市场,实现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换。一是与企业合理分权,实行政企分开,从原来的直接干预企业经营行为的“教练员”转变为“服务员”,解决“不该管”的问题;二是与社会进行合理分权,培养和发展中介组织,形成政府权威组织、市场交换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三种相对独立而又相互支持的组织体系,做到凡能由市场调节,中介组织能够提供服务的事项,政府坚决退出,解决“管不好”的问题;三是在政府机构内部合理分权,自上而下将部分行政审批权、社会事务管理权下放给下级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通过“简政放权”和建立行政审批制度,解决“管不了”的问题。
通过实施效益审计,还可以在推进建设电子化政府的过程中,对传统政府机构和运作机制进行改革,提高政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整个社会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构建电子化政府,可以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地域和组织界限,建立一个相对自由的信息网络空间,使人们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服务,改变传统的层层设卡、书面审核的工作方式。同时,在社会机关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也可通过各种电子化空间来进行信息互递,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获取信息,为进一步科学管理和服务奠定基础。逐步推进“小政府、大社会”目标的实现。
- 上一篇:政府采购审计的五个内容及四方法
《加强和实施效益审计提高政务实效的四大措施》相关文章
- 加强和实施效益审计提高政务实效的四大措施
- › 加强和实施效益审计提高政务实效的四大措施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加强和实施效益审计提高政务实效的四大措施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加强和实施效益审计提高政务实效的四大措施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加强和实施效益审计提高政务实效的四大措施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加强和实施效益审计提高政务实效的四大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