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铵盐教案
氨铵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氨的性质的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氨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渗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观点。
科学方法:通过对氨的性质探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模型、假说的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氨溶解性、还原性的实验分析,体验科学模型和科学假说的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简单复习氮气的性质,引出氨和铵盐的新课题。 回忆旧知识,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通过承上启下,稳定学生情绪。
【板书】第三节氨铵盐
一、氨
1.氨的分子结构
【提问】请用电子式表示氨分子的结构。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氨的分子结构。
【展示1】氨分子结构的比例模型。
【提问】根据氨的分子结构,你能推断出氨分子是极性分子吗?
【板书】具有一对孤对电子,呈三角锥形,极性分子。 观察分子模型,着重分析分子结构特点。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引导观察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展示2】一瓶氨气。
【提问】在通常状况下,氨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2.氨的物理性质
【设问】氨容易不容易液化呢?
【录像1】实验-1氨易液化
观察要点:见学生课堂实验记录
【提问】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推断出什么结论?
【板书】易液化 观察并归纳氨气颜色、状态、气味,再依据氨的分子量定性的推断其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比空气小。
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课堂实验记录,分析得出氨易液化的结论。 通过观察氨气,学生独立归纳氨的物理性质。
渗透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氨易液化,液化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常用作致冷剂,举例说明液氨的用途。如:首都体育馆的制冷设备。
【提问】根据氨分子和水分子的结构特点,分析氨易不易溶解于水呢?
【过渡提问】根据分子的结构特点,推断出氨易溶于水,事实是这样吗?我们设计一个什么实验可以验证氨易溶于水呢?
【演示】实验-2氨的溶解性喷泉实验观察要点:见课堂实验记录。
根据氨分子与水分子的结构特点,分析得出氨的溶解性大的假说,并根据已有氯化氢易溶于水的经验,设计用喷泉实验验证。
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课堂实验记录,并分析反应的原理,由现象分析得结论。 引导学生提出氨易溶于水的假说,并利用喷泉实验来证实假说。通过对氨的溶解性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提问】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推断出什么结论?
【板书】极易溶于水(1∶700)
【过渡设问】在喷泉实验中,烧瓶内溶液变红,说明氨溶于水后呈碱性。大家分析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化学变化呢?
【板书】3.氨的化学性质
- 上一篇: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