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案-心中有他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能分辨在集体中只顾自己和想着别人的不同行为”“和同学在一起能想到别人,不只顾自己”等要求设置的。
本课所进行的心中有他人的教育是热爱人民教育的起点,是良好思想品德内心活动的基础,因而这一教育是低年级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渗透在很多课中。
现在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接受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使他们只知受爱,不知爱人。上学后虽然开始过集体生活,但在家庭中形成的“以我为中心”的习惯,使他们在和同学相处时也很少想到别人,从而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影响热爱集体思想品质的形成。针对这种情况,本课重点进行“和同学在一起时,能想到别人,不只顾自己”的教育。
课文是一首小诗,共有三节,分别写出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常遇到的三件小事,体现心中有他人的思想。
分析课文时,应突出两个要点。
1.怎样想、怎样做叫能想着别人,不只顾自己。课文中的小学生“怕等着玩的同学着急”“想让别的同学都满意”“想起有个同学没带雨具”都表现出他们心里能想着别人,不是只想到自己。他们能把秋千让给别人玩;把破了皮的书留给自己,而把好书让给别人;把雨具借给别人,都表现出他们在行动上能关心、帮助、谦让别人,能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像课文中的小学生这样,做到心里能想到别人,不是只想到自己,并且在行动上能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不做对别人有害的事,就是能想着别人,不只顾自己的表现。
2.为什么要这样做课文中没有明确写出为什么要想着别人,不只顾自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设想被关心、被谦让、被帮助的同学会是怎样的心情,帮助学生理解:想着别人不只顾自己的行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给别人带来方便、好处,使别人满意、高兴,感到温暖,因而是一种美德。具有这种美德的人让人喜爱,受人欢迎,和别人相处时能搞好团结。小学生这样做有益于自己健康地成长。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两点。
1.本课教学重点是遇事能想着同学,不只顾自己。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学生举例时,教师应加以引导,多举能想着同学的正面事例。
2.选择补充事例时;可适当地引用革命领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心中有他人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能想着别人是高尚的品德。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课 心中有他人
教学目标
认知:
1.能分辨在集体中只顾自己和能想着别人的不同行为。
2.知道与人相处,要想着别人,不能只顾自己。
情感:
1.愿意想着别人。
2.厌恶只顾自己的表现。
行为:
和同学在一起时,能想着别人,做对别人有益的事。
教学过程
一、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初步知道,不能只顾自己,要心中有他人。
1.用课件演示“想一想”栏目图1、图2。
情境是刚下体育课,大家都很热,很口渴。图1:遇事能想到别人的同学,拿起水壶先给同学倒水。图2:只顾自己的同学拿着水杯抢着让别人先给他倒水。
2.提问:下体育课了,大家都很渴,哪个同学想到了别人?难只顾自己?你喜欢谁?
3.小结:我们要学习心中有他人的人,遇事想到他人,不能只顾自己。
板书:心中有他人
二、分析课文,体会心中有他人是美德。
1.分析第一段
(1)谈话:同学们都很喜欢荡秋千,在秋千上荡来荡去,像坐在摇篮里,像飞一样,真是玩不够,都想玩一会儿,对吗?(课件演示,把学生带入情境)可是,小红同学只玩了一会就下来了,这是为什么?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一段。
(2)提问:小红为什么只玩了一会儿就下来了?
- 上一篇:思品教案-败不馁
《思品教案-心中有他人》相关文章
- 思品教案-心中有他人
- ›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收获的感觉真好》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保护我的身体》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我升入了二年级》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我升入了二年级》教案一-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我们班里故事多》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教案-小学思品教...
- ›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好书大家看》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秋游的回味》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巧手剪秋天》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中秋与重阳》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我来试试看》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我不胆小》教案-小学思品教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思品教案-心中有他人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思品教案-心中有他人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思品教案-心中有他人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思品教案-心中有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