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学原理大汇总
方 法 论:我们应该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适度的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4、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 法 论: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2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的原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的、静止的、片面地看问题。
方法论:要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努力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6、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原理: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唯物论是辩证法的基础,坚持唯物论必须坚持辩证法。
方法论: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坚持从全面的、发展的实际出发。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7、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原理: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是人区别与物的特点。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即“想”、“做”、“精神状态”。
方法论: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8、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29、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的原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本质和现象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现象的根据就在于本质。
方法论:我们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要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3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的低级阶段,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同时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可靠、深刻。
方法论: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满足于获得感性认识,而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32、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从现象和本质的区别看,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程度和水平看,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作用看,正确的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方法论: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
30、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的原理:科学理论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具体作用:科学理论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方法论:我们应该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自觉追求真理,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促进实践的发展。
33、认识的辩证发展原理: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因而认识总是发展的。
方 法 论: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应该使认识深化到事物更深的层次,扩展到更广的空间或领域,并注意使认识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向前推移。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或: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扩展、发展认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篇: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