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文
章 www.77xue.com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石窟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精华,其成就值得中华民族自豪,从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二、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难点:书法、绘画艺术。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回顾:哪位同学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如同一幅幅光彩夺目的图画映入我们的眼帘。的确,我国古代人民所创造出来的灿烂的文明就象是一串串的明珠,永远放射出迷人的光彩。每当我们看到这些,一种骄傲、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内容是文学艺术及其成就。
2.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任务,学生齐读或指名学生读。
3. 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基础知识
4.学生展示(教师补充)
书画艺术
多媒体出示王羲之画像和《兰亭序》的摹本,向学生进一步介绍王羲之及《兰亭序》,学生观察《兰亭序》中以“之”字最多,计有20个字,字字别开生面,无一雷同。
学生思考:你从王羲之身上学到什么?(各抒己见)
汉字的演变过程?(多媒体出示)
教师过渡: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是俊才辈出,最著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
多媒体出示《女史箴图》讲解顾恺之的人物化的特点“传神”和“神气”,即即刻画人物质性格和内心世界,主要表现在眼睛上。只要他点眼睛,画中的人就象要活了一样。并介绍《女史箴图》摹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英国所掠,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国内只能看到此图的复制品。(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本部分内容学生通过看书了解即可)
辉煌的石窟艺术
强调一下石窟开凿的时间、地点,之后出示有关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图片,使学生对石窟艺术有直观的印象,其成就值得中华民族自豪,从而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5.课堂探究、展示、评价
(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点拨补充:研究历史、旅游、艺术性等)
6.学生回顾知识点教师总结
(歌谣记忆)
东晋羲之写字行, 书法艺术集大成,
代表作品《兰亭序》, “行书”天下第一名,
后人给王送美誉, 尊称他为大“书圣”。
东晋恺之画人物, 形象逼真好艺术,
代表作品有两幅, 《女史箴图》《洛神赋》。
北朝劈山凿石窟, “云岗”“龙门”最杰出,
继承秦汉的风格, 吸收佛教的艺术。
7.当堂达标(翻番式检查、小组交换矫正、评价)
(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
A.三国时期 B.东汉末年
C.南北朝时期 D.两晋时期
(2)下列关于石窟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 上一篇: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相关文章
-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 › 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 › 第24课 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
- › 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 ›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 › 第24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