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1-10 13:44:39] 来源:http://www.77xue.com 七年级历史教案 阅读:8156次
概要:讨论回答:唐太宗为什么能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又是怎样任用的呢?根据学生回答点明:任用人才是因为他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所以他用人不计资历地望,不计亲属恩怨,尽量做到唯才是举,兼收并用。同时他也认识到了君臣关系如同“元首”和“股肱”的关系,阅读P10第二段小字部分。看看说明了什么道理?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呢?让学生讨论,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懂得一个人的见识和经历是有限的,所以国君只有和臣下一起合作才能处理好国事。基于以上认识,唐太宗做到虚心纳谏。(板书)2、虚心纳谏。(纳谏是指古代帝王采纳臣下的意见)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0第三四段小字和P11第二段小字,想想看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为什么唐太宗能做到虚心纳谏?对敢于纳谏的魏征是如何器重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特别指出:“皇帝虚心纳谏,臣下积极进谏”是“贞观之治”的一大特色,也是“贞观之治”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我们当今中学生来说,应如何借鉴唐太宗身上的品质?(敢于接受批评,认真改正错误)提问:同汉文帝、光武帝比较起来,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唐太宗?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标签:初一历史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讨论回答:唐太宗为什么能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又是怎样任用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点明:任用人才是因为他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所以他用人不计资历地望,不计亲属恩怨,尽量做到唯才是举,兼收并用。同时他也认识到了君臣关系如同“元首”和“股肱”的关系,阅读P10第二段小字部分。看看说明了什么道理?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呢?
让学生讨论,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懂得一个人的见识和经历是有限的,所以国君只有和臣下一起合作才能处理好国事。基于以上认识,唐太宗做到虚心纳谏。(板书)
2、虚心纳谏。(纳谏是指古代帝王采纳臣下的意见)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0第三四段小字和P11第二段小字,想想看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为什么唐太宗能做到虚心纳谏?对敢于纳谏的魏征是如何器重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特别指出:“皇帝虚心纳谏,臣下积极进谏”是“贞观之治”的一大特色,也是“贞观之治”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我们当今中学生来说,应如何借鉴唐太宗身上的品质?(敢于接受批评,认真改正错误)
提问:同汉文帝、光武帝比较起来,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唐太宗?
(四)评价“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引导学生掌握教材P11页第一段内容,找出杰出帝王的共同点: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注重节俭。而唐太宗比他们还有注重纳谏这一点。同时结合P11小字部分,帮助学生看到唐太宗的另一面,作为一个帝王,能做到如此已非常难能可贵,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唐太宗的功绩是主要的。
(五)课堂小结。以课后“思考与讨论”做小节。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以创业难和守业难为观点,分别从课文中的材料和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找论据,经过讨论以后双方各找一名代表进行阐述,对方进行反驳。在论证和反驳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见解,但教师要应该指出隋炀帝的骄奢yin逸、滥用民力导致隋朝灭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出现唐朝盛世我们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思想行为对社会发展是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兴与亡”关键是得民心、惜民力,因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板书设计:
君民关系:
君臣关系:
用人方面
对待谏言
教学后记:
章 www.77xue.com
Tag:七年级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七年级历史教案
- 上一篇:第9课 宋代的城市生活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相关文章
-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 › 第2课 早期殖民扩张
- › 第2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 第2课 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 ›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 › 第2课 最可爱的人教案
- › 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 ›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 › 九年级物理《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教案
- ›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 › 九上第2课《大河流域》-
- › 新教材高一教案UNIT11(第2课时)
- › 小学六年英语下册教案RE1(第2课时)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