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盈利模式的深刻转型
第三阶段:市场化发展期与全球化导入期——“市场导向盈利模式”
起始标志事件是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与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对市场经济的确认)。在此期间,许多行业开始向非国有经济开放,中国经济出现了由国有、民营和外资多方共同推动的混合经济格局。经济总量在新生力量推动下快速增长,迅速改变了多数行业供不应求的格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一阶段,衡量企业盈利模式成败的关键是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那些能够在高增长、高利润产业中通过快速投资、技术引进和大规模的市场营销占据有利地位的企业是此阶段的主要获利者。竞争的结果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由占经济总量的80%左右逐步下降到50%左右,民营企业在一般竞争性产业中逐渐取得了领先地位,而跨国公司则开始加快市场进入,超越原有的港澳台资企业,成为外资企业的主体代表。
第四阶段:全球化发展期——“基于比较优势的盈利模式”
起始标志事件是2009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此后4年间,中国经济版图中初步形成了不同企业主体在不同产业中获利的初步格局。大部分国有企业在此阶段明确并实施了在高度竞争性产业中的战略性退出计划,政府转而集中发展带有垄断性的和事关国计民生的产业中的重点企业。民营企业在房地产和一般制造业中完成了重要的资本积累和规模扩张,开始积极进军重化工业。跨国公司在其全球战略中正式确认了中国的战略性意义,并开始在当地采购、全球制造基地转移、当地研发、人才本地化等方面全面布局中国。在第四阶段,企业获利的关键已经不再能以简单的要素加以归纳,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的企业都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盈利模式,不同盈利模式之间可以相互模仿的难度在加大,最大的特点在于善于盈利的企业都在中国和全球市场复杂的博弈中找到了自身的特殊比较优势,因此我们暂且将这一阶段简称为“基于比较优势的盈利模式”。
中国企业当前阶段盈利模式的总体危机
“基于比较优势的盈利模式”是中国企业盈利模式演进的最新阶段。在这种盈利模式支撑下取得成功的企业较之前三个阶段的成功企业已经体现了巨大的进步,但从深层次上分析这其中最主要的三种具体模式,我们却不难发现其中所暗含的危机。
www.77xue.com的1.具有国际比较成本优势的行业——缺乏长期可持续的盈利空间
这些产业主要包括纺织、服装、鞋、家具、机电产品(包括消费电子和一般机械产品)等等。在这些产业领域中,中国企业(其中主要是民营企业)通过充分发挥中国的廉价成本优势,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公认的最具竞争力的市场地位。这一业务模式可能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但其盈利模式却很难持续。主要挑战来自:
A. “谷贱伤农”效应——越增加出口,产品的价格越会降低,导致总收益降低,还会因产品倾销嫌疑招致贸易制裁。具有国际比较成本优势的行业往往也是供给充足乃至过剩的行业,中国企业在这些行业中往往因没有最终销售渠道而掌握不了产品定价权,通常的情况是,出口规模越大,也往往意味着买家下单规模越大,买家侃价能力越强,而出口方的产品毛利率就越低。照此模式循环下去,出口方可以不断扩大规模,但企业的资本回报率即有可能反而下滑。而且从近期纺织品行业的中欧、中美争端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贸易保护主义重又抬头,中国相关行业的出口市场空间将会遇到国际贸易壁垒的限制,其快速增长并不是长期可持续的。
- 上一篇:库存现金盘点的六个技巧
《中国企业盈利模式的深刻转型》相关文章
- 中国企业盈利模式的深刻转型
- › 中国企业家赢在管理从人本管理开始
- › 中国企业网打着“善意提醒”的幌子招摇撞骗
- › 中国企业盈利模式的深刻转型
- › 中国企业发展第三个十年 资本运作挑战模式
- › 主业+基金是否是中国企业的第三条路径
- › 中国企业家的战略定力修炼
- › 中国企业文化战略回归之路1-2
- › 中国企业文化战略回归之路1-1
- › 中国企业文化面临“务虚”向“务实”转型期
- › 中国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危机
- › 网络时代的中国企业危机公关特点
- ›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难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企业盈利模式的深刻转型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企业盈利模式的深刻转型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企业盈利模式的深刻转型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企业盈利模式的深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