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盈利模式的深刻转型
B.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中国制造业主要成本要素的水平将会不断上涨。以石油、金属为核心的原材料将因供不应求而会处于长期上涨的趋势,民工荒带来人工成本的提升,在房地产长期升值的预期下中国沿海各地的厂房土地成本都在上升,人民币汇率未来可能的升值将会使中国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在转换成美元计算之后变得昂贵,而近期中国政府拟在纺织品出口环节加征出口税的做法也加重了人们对中国企业未来税率成本上升的预期。由于上述成本因素正处于长期上涨通道之中,而且这种全局性的上涨趋势对单一企业而言无法控制,所以中国企业未来的利润空间将会受到成本上涨的直接挤压,比较成本优势将会弱化。
2.具有本地优势的行业——其优势可能只是暂时的
这类行业主要包括房地产(对地方性资源要求较高,在一段时期内仍然不规范且对当地企业有利),零售(对本地化采购网络和网点布局要求较高),以及消费品(需要时间建立本地品牌认识和本地化的密集分销网络)。在上述行业中,国有和民营企业目前都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其盈利水平仍在企业可控范围之内。但从长期来看,上述领域遭受跨国公司冲击的可能性较高。一旦跨国公司明确了相关产业的盈利机会,并通过长期持续的本地化能力建设(包括招募本地优秀人才和转移应用其国际技能)和资源投入(包括对新增项目投资和对本地优势企业进行兼并收购),中国企业的本地化优势将会逐渐淡化甚至被跨国公司所用。可以说,这类行业中中国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稳固。
3.带有垄断优势的行业——其优势是脆弱的
带有垄断优势的行业包括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烟草、银行、医疗、教育等,能够在这类行业经营的企业往往拥有特殊的资源和行业准入的政策许可,由于行业的进入门槛被政策抬高,因而使其中的企业可以在不充分竞争的环境中获得超额利润。这些企业虽然规模庞大,目前的优势明显,盈利水平也较突出,但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这类企业却又最可能像恐龙一样难以改变自身、适应变化。但是那些在开放的全球经济中经历过严峻的市场竞争考验的中国企业在相关产业中的竞争对手,却往往是“会跳舞的大象”,不仅身形庞大而且步法敏捷。一旦政策开放,允许这类跨国公司放手进入相关行业,则中国企业基于垄断优势的比较优势将变得相当脆弱。
我们认为,“基于比较优势的盈利模式”下的成功企业并非不具备优势,但这些优势在深层次中的“不易控制”(订单主导权不在手上)、“不易扩张”(走出现有区域即失去优势)和“不易长期延续”(强手侵入则优势消亡)等特征令人不安。从悲观的角度预测,在未来的环境变化过程中,这些优势甚至会转化为相关企业最致命的缺陷,令其在市场和盈利下滑时因难以适应环境由温而冰而生存不保。
中国企业盈利模式面临深刻转型
“基于比较优势的盈利模式”是中国企业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但并不是一个可以乐观地维持下去的阶段。“基于比较优势的盈利模式”中所潜藏的种种危机决定了这种盈利模式必须要进行转型,而主观与客观上的因素也要求这种转型必须是深刻的。
1.从主观上讲,中国企业迫切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在“微笑曲线”中的定位
台湾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曾经提出过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如图1)。讲述在全球PC产业分工中利润的分布偏向于研发(包括原形产品开发和核心部件制造如芯片)和行销(包括销售、品牌和售后服务),而组装(包括非核心部件制造和最终产品的装配)则处于产业获利的最低水平。(图1)
微笑曲线1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需要指出的是,这条曲线不仅适用于PC,同时也适用于中国绝大部分已经形成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条曲线还在不断地变陡(如图2)。“微笑曲线”的谷底日益加深,反映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与发达国家技术交换时的相对价格(即交易条件)正越来越处于不利境地。产量的扩大并不能带来实际收入的增加,中国正在陷入一种“丰收贫困”的陷阱。(图2)
- 上一篇:库存现金盘点的六个技巧
《中国企业盈利模式的深刻转型》相关文章
- 中国企业盈利模式的深刻转型
- › 中国企业家赢在管理从人本管理开始
- › 中国企业网打着“善意提醒”的幌子招摇撞骗
- › 中国企业盈利模式的深刻转型
- › 中国企业发展第三个十年 资本运作挑战模式
- › 主业+基金是否是中国企业的第三条路径
- › 中国企业家的战略定力修炼
- › 中国企业文化战略回归之路1-2
- › 中国企业文化战略回归之路1-1
- › 中国企业文化面临“务虚”向“务实”转型期
- › 中国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危机
- › 网络时代的中国企业危机公关特点
- ›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难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企业盈利模式的深刻转型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企业盈利模式的深刻转型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企业盈利模式的深刻转型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企业盈利模式的深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