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招聘为何陷入“两难”境地?
以人为本的企业,不断的以各种各样的“人才战略”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使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以往有着人事科、劳资科、组织部、行政办等之称的企业人力资本的管理组织或机构。现如今的大部分企业随着转型、完善和管理提高,大部分不仅设立了人力资源部门,更将其职能“放大”到了以往企业人力资本管理机构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位置上来,其职能要远远高于并大于以前的提法。
企业也一遍遍的重申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其现实意义和职能在于:为企业进行人资战略制定、企业人力资源的征、选、育、用、留、裁,以及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团队建设、文化发展、训练维系、激励之道等。
尽管如此,可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重要位置突显,可伴随而来的问题也相继出现了,就拿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基本也是看似最为简单的一项职能“人才选拔”而言,却常常成为困扰企业人才发展战略和配置的最明显的问题,即人才招聘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难:绣球抛出无人接,“企业难”
目前企业的人才招聘基本都是人才自由流动的,很少有人会抱着在一个企业里能够干一辈子的想法。正是因为人的这种思维意识与人才任职的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加之目前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的自由择业,使企业招聘和人才的选择均成为公开的双向选择。人才去留不再象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才分配制度,不管专业对不对口,人才愿不愿意,企业适不适合,一干就是几十年或一辈子。
过去人才选用去留更象是过去农村娶媳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管双方是否中意,拜了天地,入了洞房,就算两口子了。假如一方不愿意,若继续勉强,岂不真成了“强扭的瓜” 了?那对于目前拥有高学历高智商的人才,拥有一定背景与发展潜力的现代化企业,要想搓合两者,更不能如此了,那要真正做到“自由恋爱”,才能长久呀!
事物的变化就事应验了那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虽然人才与企业已是自由选择了,可诸多的企业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企业招个合适的人咋就那么难呢”?
究其原因是为什么呢?现实是这样,企业站在高高的楼上不停向外抛出“绣球”,希望能够使自己中意的“人才”接上,可这绣球不停的向外抛,可收效甚微,又出现了两难,一是无人接这绣球或接绣球者寥寥无几;二是绣球接上了,坐上花轿真正拜天地、入洞房又难了。
许多上规模有实力的企业在进行人才大规模的招聘时,利用企业自身的影响力再突出企业实力,以当地空中电视媒体再加上当地的发行量较大的两种以上的报纸进行招聘宣传,造出声势。接待应聘者的通常是两个地方,一是企业驻地的大会议室,二是租用地段较便利的写字楼,这样显得正规、大气,既显示了企业实力,又进行了企业形象的再次宣传,更能够吸引较多的应聘的人才。
但往往事与愿违,这时又会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况,要么应聘者络绎不绝,到最后录用的却不多,耗费了企业大量成本;另一种情形则是,本身应聘者就屈指可数,那即使企业在这些应聘人群中再进行“矮子里面拔将军”的筛选,如果想得到适合企业,适合所需岗位的人才,更是难以实现了。
通过对许多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的调查走访后,我发现,这些情形存在于几乎每个企业当中,往往几个月、半年甚至是一年当中几乎每月招人,就是没能招上合适的。有家企业想招一名专搞财务的人员,可半年过去了,陆续应聘的人倒是不少,可就是没能留下来的,人力资源的HR就非常纳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一大堆的理由与原因使他也不能不对此结果被动接受而无所适从,只有再准备新一轮的招聘。
二难:企业茫茫不住寻,“人才难”
“茫茫人海,终生寻找,一息尚存,就别怕找不到”。往往许多的应聘人才也更是经历了“千寻万寻始出头,忧抱双手半遮面”的情形。类似这样的“寻业、找工作”之艰辛,使这些年轻人饱偿了社会的冷热辛酸。而他们茫茫人海中不是在找人,只是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
- 上一篇:毕业生,给求职信加6点“味精”_
《人才招聘为何陷入“两难”境地?》相关文章
- 人才招聘为何陷入“两难”境地?
- › 人才招聘中的望闻问切
- › 人才招聘为何陷入“两难”境地?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才招聘为何陷入“两难”境地?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才招聘为何陷入“两难”境地?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才招聘为何陷入“两难”境地?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人才招聘为何陷入“两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