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之二十-高一语文教案» 正文

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之二十-高一语文教案

[11-09 23:48:1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一语文教案   阅读:8191
概要: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 1.《沁园春·长沙》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和含义。2.理解句意,概括本词的中心。3.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4.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 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教具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学生活动 一、检查预习情况。① 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沁(qìn) 湘(xiāng) 碧(bì) 舸(gě) 击(jī) 霜(shuāng) 廓(kuò) 浮(fú) 遒(qiú) 〗 ② 朗读。 二、导入。“名人少年多立志”,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对50位名人作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 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等宏愿,均是其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立志是
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之二十-高一语文教案,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案,http://www.77xue.com

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 
1.《沁园春·长沙》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和含义。2.理解句意,概括本词的中心。3.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4.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 
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教具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学生活动 
一、检查预习情况。① 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沁(qìn) 湘(xiāng) 碧(bì) 舸(gě) 击(jī) 霜(shuāng) 廓(kuò) 浮(fú) 遒(qiú) 〗 ②  朗读。 
二、导入。“名人少年多立志”,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对50位名人作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 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等宏愿,均是其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立志是成才的动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 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让我们通过学习,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推动我们早 立志,早成才。     我国有诗国之美誉,学会分析欣赏诗词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需要之一,也是高考、会考的要求之一。希望通 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训练这种能力。  
 三、分析上阕。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点明了词中表现的时令、地点和作者的处境。出于词律的需要,词中用语的顺序往往与直白的散文不同。此句今译就要调一下语序: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来到桔子洲,面前的湘水向北流去。”难点是“独立”一词,须联系背景去理解。注释中有“秘密离开韶山到长沙”一语,这是毛泽东躲避反动派的耳目,所以“独”自一人来到桔子洲。同时,“独”字又与下阕的“百侣”相对,形独而心不独。开篇“独立寒秋”表面看是切合时令特点与作者处境,实际上读罢全篇会发现,诗人却唱了反调:“独立”而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②“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集中描绘了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用“看”字领起,一直贯到“自由”,与下阕中用“忆”字领起,《沁园春·雪》中用“望”字领起,均称做一字领起。读词时要会找到这种字。提问:这段景物描写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与一般咏秋景诗词的基调有何不同?(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你能用四字短语概括毛泽东眼中的秋景之特点吗?(如“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美不胜收”)讲解:这里作者用如橡大笔为我们描绘了富有生机的秋色图。分别写了山、林、江、舸、鹰、鱼,又分别描绘了它们的特征如红、染、碧、流、击、翔,再突出它们的数量、程度、范围如万、层、漫、百、长、浅,再展示它们的空间位置如空中、水底、远、近、高、低等。最后由点到面,“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竞”字更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本来秋天容易给人以荒凉肃杀之感,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去看秋景,会有不同的感受,表现在诗词作品中也就不同了。“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此论甚当。在青年革命者毛泽东眼中的秋,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③“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句提出了一个震天动地的巨大问题,突出显示了作者之胸襟。此句中的“怅”字,原意是失意,这里是由深思而慷慨激昂的思绪。提问:这句诗与前边写秋景有什么关系?由赞美秋景到提出问题其中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讲解:面对秋景和迷茫的大地,诗人不问:“秋光正好,何日再游?”也中说:“秋光虽美,隆冬将至。”却把“景”甩开,一下子问出“谁”是大地的主宰这样一个出人意表的问题,自是不同凡响。这是由自然之理过渡到人事之理,其相通之点即是以奋斗求生存。自然界中的万类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的生命力,何况我们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们呢?主宰大地,就是拼搏争取,就是改天换地,就是进行革命斗争。这一发问,显示了青年革命家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心胸与高远志向。 

[1] [2]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之二十-高一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