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五-初二物理教案
从以上事例说明:声音传播需要物质(板书)
5.问: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
演示:“真空铃”实验:请学生仔细听声音,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学生小结:真空中不能传声(板书)
第三层次:声音传播的快慢(板书)
1.老师先提二个问题:(1)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谁先让人们感天到?(2)百米赛跑时以枪声还是冒的烟作起跑标准?
(学生解答中可能正确,可能不全面)
2.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解释这里有一个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问题,因此我们一起来讨论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的异与同,请学生可以看书(特别是前一章光的传播),让学生发表各人的看法,老师适当点拨。
3.打出幻灯片,列出它们传播情况的异同:
声音可以在空气、液体中传播
光可以在空气、水、玻璃中传播(它们是透明物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在15℃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约340米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光速光在真空中每秒钟传播的距离是<?
声音传播的情况是:
在15℃空气中每秒钟传播距离为340米在25℃的水中,每秒传播距离为1500米在钢铁中,每秒钟传播距离为5200米
光的传播情况是:
在真空中每秒传播距离
在玻璃中每秒传播距离约是真空中的2/3。
从以上列表中可知光的传播比声音的传播快
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五》,来自www.77xue.com网!http://www.77xue.com得多,因而可以解释清楚以上二个问题(请二位学生再完整的解释一下)。
4.再请学生看书,弄清在气体中声速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声速增大,并且大约是每升高1℃,声音每秒钟传播距离增加0.6米。
第四层次 运用本节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老师提出二个思考题,请学生回答:(1)在一根长的钢铁管子中放满水,另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2)在月球上如何通话?
让学生们尽量发表各自的见解。
2.老师在总结学生们的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传播情况如何?声音传播与光的传播情况的区别
六、布置作业:1.看书;2.做练习册中同步训练。
七、板书设计:
第4章 声 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上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3)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音在空气中(15℃)每秒钟传播距离约为340米
启蒙教育的初中物理教学要用简单的事例、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点明主题。
物理教学的特点是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索、分析、总结。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然后指导讨论小结。
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来,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还要发现物理现象特征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77xue.com网 www.77xue.com]良好的观察和分析的习惯,使学生领会到学习物理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学会物理知识,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出规律,学会掌握有关的技能。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设疑”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它可以开发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从简单的概念出发,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77xue.com网 www.77xue.com]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概括总结,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都使学生处于动脑、动手、动口,真正起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77xue.com网 www.77xue.com]的能力。
物理教学是以概念和规律教学为中心,通过掌握一定的规律再进一步动脑、动手去建立更深刻的观念,把学到的理论为实践服务。并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教师本节课教学的评估。一节课的结尾是教学的“高潮”,好象戏剧结尾的高潮。要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尝试学习的乐趣,更激起学习后续知识的迫切心。
探究情景1(定性):
设问:(1)刚才我们分析过,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时,小球的动量变化与小球的受力有关。那么小球动量增量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物体动量的增量与物体的受力和力的作用时间有关。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探究情景2(单力):如图3(a)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受恒力F作用,经时间t,物体的动量的变化量(增量)等于多少?由什么决定?
探究情景3(多力):如图3(b)所示,物体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受恒定拉力F和恒定阻力f作用,则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多少?由什么决定?
探究情景4(推广):物体动量增量由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所决定,而且数值相等、方向相同。实际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证明,不论物体受到什么力作用,不论物体做什么样的运动,物体动量的增量都是由物体所受的合冲量所决定。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动量增量的更普遍的规律——动量定理。
课后自评:情景l、2同时也由定性到定量强化了冲量概念。通过上述四个情景的设置,凸现、延缓了学生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在分阶段、分层次的探索中进行建构,使学生获得了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和体验,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了这一物理规律。
[知识深化~设置应用情景]
物理规律获得以后,如果使学生深化理解、更好地掌握呢?可以进一步让学生阐明物理规律的含义,也可以帮助学生讨论物理规律中各因素的协变关系。还可以通过设置应用情景来巩固、深化和掌握。
在向学生阐明动量定理的含义后,设置一个常见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讨论动量、动量的增量等概念,并运用动量定理进行定性分析和解释。还设置一个典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进行定量的计算和讨论。
情景1(演示并设问):这是两个相同的鸡蛋,离开讲台高度相同,当分别落在置于讲台上的瓷盘里和海绵垫上时,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结局呢?请运用刚学过的动量定理来解释这个现象?
情景2(例题):锻铁问题。锻造机的锤头质量 ,锻铁时锤头的落 差h=1.5m,锤头与工件的冲击时间为△t=0.1s,试求工件对锤头的平均作用力等于多大?若△t=0.01s,则平均作用力等于多大?
课后自评:设置的两个情景,对动量定理的运用具有典型性。从定性到定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动量定理的“制约”关系和协变关系。两个情景的解释和定量计算,把本课题中学生思考、探究和建构的内容全部呈现和贯穿起来了。
课后总评:本课题中三个概念(动量;冲量;动量的增量)、一个规律(动量定 理),通过有根据、合理的、高效的情景创设、问题设置来展开学生的主动探究。从定性到定量、从一般的讨论到严密的推理,层次分明,环环紧扣,前后呼应,强化了学生的概念形成和规律获得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探究的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延缓学生概念判断进程、凸现学生的规律探究过程,是突出学生在信息加工中的主体性,是强调学生为主的主动建构者。由“动量定理”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情景铺设”对延缓判断、凸现探究、对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协作交流、分层建构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五》,来自www.77xue.com网!http://www.77xue.com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五-初二物理教案》相关文章
-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五-初二物理教案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案二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案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案二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功率》教案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功率》教案二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能》教案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能》教案二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压》教案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压》教案二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与热》教案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教案
-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教案二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五-初二物理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五-初二物理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五-初二物理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五-初二物理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