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运动和力复习和总结》教案» 正文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运动和力复习和总结》教案

[10-10 21:44:35]   来源:http://www.77xue.com  九年级物理教案   阅读:8982
概要: 例3:手提水桶时,会感到手也受水桶向下的拉力,可见,不但______对____施加了力,同时______对_____也施加了力. 分析:水桶被提起时,水桶位置发生了变化,水桶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人.与此同时,手也受到了向下的拉力,此力是由水桶施加的,也就是人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人(手) 桶 桶 人(手) 例4:有同学说:“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00 m,则必为匀速直线运动.”这句话对吗? 分析:“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何为“快慢不变”呢?也就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里可以把时间分割为1小时、1分钟、1秒钟等.每个1小时、1分钟、1秒钟都是相等的时间,甚至每个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等等都是“相等的时间”.物体如果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相等的时间”显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分割法的“相等的时间”,而是指任何一种分隔方式的“相等的时间”,也就是说,做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运动和力复习和总结》教案,标签:初三物理教案,初中物理教案,中学物理教案,http://www.77xue.com
    例3:手提水桶时,会感到手也受水桶向下的拉力,可见,不但______对____施加了力,同时______对_____也施加了力.
    分析:水桶被提起时,水桶位置发生了变化,水桶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人.与此同时,手也受到了向下的拉力,此力是由水桶施加的,也就是人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人(手)  桶  桶  人(手)
    例4:有同学说:“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00 m,则必为匀速直线运动.”这句话对吗?
    分析:“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何为“快慢不变”呢?也就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里可以把时间分割为1小时、1分钟、1秒钟等.每个1小时、1分钟、1秒钟都是相等的时间,甚至每个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等等都是“相等的时间”.物体如果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相等的时间”显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分割法的“相等的时间”,而是指任何一种分隔方式的“相等的时间”,也就是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仅每小时、每分钟通过的路程要相等,而且每秒钟、每十分之一秒钟等通过的路程都必须相等.
    所以,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00 m,那么这个物体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并非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它虽然每分钟经过的路程都相等,但不见得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也相等.
    可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不能只看某一种分隔法的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而且要看是否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例5:王师傅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所测量结果是3.568m那么,这块木板的长度的准确值是多少?估计值是多少?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测量的结果精确到多少?
    分析:此类问题应根据测量结果,运用逆向思维来分析.根据测量记录的要求,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的,3.568m的最后一位是0.008m,即0.8cm,所以估计值是0.8cm.而估计值以前的数值均为准确值,所以3.56 m即356 cm为准确值.从右起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在单位就是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故这把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 cm.由于测量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因此,这个测量结果精确到1 cm
    答案:356 cm 0.8 cm 1 cm 1 cm
    例6:工人用铲子向炉膛内送煤,铲子并不进入炉膛,而煤却能飞进炉膛,这是为什么?
    分析:先确定以煤为研究对象.然后分析煤原来的运动状态,接着分析送煤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由于惯性,煤离开铲子后要保持原来的状态而飞进炉膛.
    答案:工人用铲子向炉膛送煤时,铲子和煤都向前运动,当它们到达膛口前时,铲子停止了运动,而铲子上的煤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而离开铲子飞进炉膛.
    例7: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了一条96 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zha药爆炸,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 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 m的安全地区?
    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比较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多种方法求解.导火索的燃烧和点火者的跑动具有等时性.此题有多种解法.一题多解有利于同学们思维能力的提高.
    已知:v1=0.8 cm/s    v2=5 m/s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九年级物理教案初三物理教案,初中物理教案,中学物理教案免费教案 - 物理教案 - 九年级物理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