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正文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0-10 21:44:3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二历史教案   阅读:8657
概要:荀子及其主要思想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生卒年代不可考,大约从公元前286年到公元前238年是他的活动时期。荀子到过齐国和秦国,后来长期住在楚国。在多年的游历中,他接触到各种学派的人物,研究了他们的学说和思想。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总结了各派学说的成就,吸收了其中的积极因素,成为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儒学大师。晚年在芝陵(今山东峄县东)从事著述,现存《荀子》32篇。荀子认为星坠、木鸣、日月亏蚀、风雨不调、怪星出现、四时代谢等自然现象,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有规律可循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荀子还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的主张。他认为天没有能力来决定人们的贫、病、祸、凶,这些完全是由人们自己决定的。他指出人如果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做到“天地官(管)而万物役”,就能够使天地万物为人服务。荀子的思想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主张人性恶。他认为:(1)“性伪之分”。人的本性是恶的,而仁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http://www.77xue.com
荀子及其主要思想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生卒年代不可考,大约从公元前286年到公元前238年是他的活动时期。荀子到过齐国和秦国,后来长期住在楚国。在多年的游历中,他接触到各种学派的人物,研究了他们的学说和思想。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总结了各派学说的成就,吸收了其中的积极因素,成为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儒学大师。晚年在芝陵(今山东峄县东)从事著述,现存《荀子》32篇。荀子认为星坠、木鸣、日月亏蚀、风雨不调、怪星出现、四时代谢等自然现象,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有规律可循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荀子还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的主张。他认为天没有能力来决定人们的贫、病、祸、凶,这些完全是由人们自己决定的。他指出人如果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做到“天地官(管)而万物役”,就能够使天地万物为人服务。荀子的思想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主张人性恶。他认为:(1)“性伪之分”。人的本性是恶的,而仁义礼智等善的品德,是后天人为努力的结果。(2)论禽兽之别。人之所以为人,是在于人有礼仪,而礼仪是后天人为的。(3)“涂(与“途”相通)之人可以为禹”。人性虽恶,但每一个人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是可以为善的,就可以成为像禹那样的圣人。(4)节欲的原则。对待物质欲利问题,应节欲、导欲,不能去欲、寡欲。(五)积善成圣。人成圣的方法,是自身的不断学习和环境、习俗的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法家和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发展于战国时期的李悝、吴起、商鞅和申不害等人。战国末期,韩非加以综合,集法家学说之大成。法家要求巩固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提出重农抑商的观点,提倡耕战政策,以农致富,以战求强;厉行严刑峻法,监察官吏职守,建立官僚制度。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 “废先王之教” (《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Tag:高二历史教案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