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正文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0-10 21:44:3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二历史教案   阅读:8657
概要:《唐朝的开成石经》这是西安碑林保存了中国最完整的一套石刻书籍。它是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刻的十二部经书,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共114石,228面,刻650 252字。这些经书,都是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因刻成于唐开成年间,又称为《开成石经》。我国古代曾七次刻经,《开成石经》是规模最大,而且现存较好的一部石经。唐代刻石经的目的,正如唐翰林侍讲学士、工部侍郎郑覃的奏表:“经籍讹谬,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准后汉故事,勒石于太学,永代作则,以正其阙”。表明刻石经,就是为了避免士子们在学习经书时传抄错误,由国家组织一些专家,校定经书,刻在石上,作为标准。114块石碑,首尾相接,排列成整齐的石屏,形成一座奇特的,能够长久保存的石质书库。4.参考书目《宋明理学史》,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宋明理学》,吴乃恭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宋明理学研究》,张立文著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http://www.77xue.com
《唐朝的开成石经》
这是西安碑林保存了中国最完整的一套石刻书籍。它是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刻的十二部经书,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共114石,228面,刻650 252字。这些经书,都是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因刻成于唐开成年间,又称为《开成石经》。我国古代曾七次刻经,《开成石经》是规模最大,而且现存较好的一部石经。唐代刻石经的目的,正如唐翰林侍讲学士、工部侍郎郑覃的奏表:“经籍讹谬,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准后汉故事,勒石于太学,永代作则,以正其阙”。表明刻石经,就是为了避免士子们在学习经书时传抄错误,由国家组织一些专家,校定经书,刻在石上,作为标准。114块石碑,首尾相接,排列成整齐的石屏,形成一座奇特的,能够长久保存的石质书库。
4.参考书目
《宋明理学史》,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宋明理学》,吴乃恭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
《宋明理学研究》,张立文著,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中国明代哲学》,李书增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离经叛道”的李贽 李贽进步的思想主张 李贽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 对李贽的思想主张进行简要评价 回放资料、问题探究 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的思想主张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 对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
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花两个子目,分别介绍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思想家。本课原始材料较多,建议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资料,弄清历史概念和有关引文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所要探究问题的答案要点。
本课引言由一幅插图和一段文字两部分内容组成。插图展现的是李贽故居,位于福建泉州。文字内容则是配合插图,重点指出李贽的做人原则和性格特征。正直清廉,“离经叛道”是他的真实写照。建议教师可以以讲解员的身份介绍李贽故居及其生平,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第一目“‘离经叛道’的李贽”。教材首先介绍了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随后重点叙述了李贽的进步思想。
(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建议教师在讲解这一问题时,可引导学生将李贽的生活经历概括为三步: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中年时的做官经历,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经历。而前两点经历都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Tag:高二历史教案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二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