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2、社会生活: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开始变化。
政治
1、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文化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与《海国图志》。
2、《天朝田亩制度》、洪仁玕《资政新篇》。
世界历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欧美(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
经济
1、工业革命在英、法、美三国迅速发展,并在19世纪中期相继完成。棉纺织技术的一系列革新成果和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促进机器普及和生产发展,大机器生产的工厂代替手工工场。作为这次工业革命的中心,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取得世界工业垄断地位。工业革命继续向德、奥、俄、日等国扩展。
2、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了)。
政治
巴黎公社的成立、革命措施以及经验教训。
文化
1、思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科技:蒸汽机的发明;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
3、文艺: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术。
选修
改革、人物
1、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2、人物: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
时间、分期
19世纪中晚期至20世纪早期的世界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1861-1894)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旧民主革命的高潮(1895-1912)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1912-1919)
中国历史
经济
1、经济: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社会生活: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序幕。轮船、铁路,四通八达的电报网形成,近代报刊产生。
1、经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社会生活:维新派倡导、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进“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欢迎;辛亥革命前近代铁路网格局奠定,汽车传入上海,航空业开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话传入、电影业起步,报刊唤起民众方面启蒙作用重大。
1、经济: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2、社会生活:改阳历,采用先生、同志等称呼,城市婚丧仪式简约文明,但农村传统风俗依旧;公路修筑技术传入。
政治
1、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洋务运动。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列强与北洋军阀公开勾结,近代中国两大社会主要矛盾合流,集中体现为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斗争连遭挫败,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相关文章
-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 ›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 › 2014届高考历史经济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 › 2014年高考历史必备――易错点精析终极大盘点
- › 2014届高考历史 三农问题
- › 2014届高考历史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 › 2014届高考历史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 › 2014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今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科技文
- › 2014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