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2、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工农武装割据的论著和思想主张。
新民主主义的论著和思想主张(表明毛泽东思想已形成完整理论体系,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论著及思想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世界历史
20世纪20年代的世界
大危机和二战(1929-1945)
战后初期的世界(1945-50年代初)
经济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2、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
政治
无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制、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北约”和华约;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文化
1、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20世纪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性作品。
3、卓别林是“无声片”时代最负盛名的艺术家;苏联电影迅速发展;1927、1935有声、彩色电影分别问世。
选修
改革、人物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圣雄甘地。
时间、分期
20世纪下半期的世界(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
现代史上的中国(1949-21世纪初)
过渡时期(1949-1956)
探索、曲折(1956—1976)
新时期(1976-21世纪初)
中国历史
经济
1、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2、社会生活:实行粮食、食用油等统购统销;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取缔丑恶现象,颁布《婚姻法》,社会风气根本改变。相继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迅速。《人民日报》等成为党的喉舌,《光明日报》等并存。
1、经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新中国电影业出现新特点,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题材的作品纷纷涌现;1958年中国电视业诞生。
1、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变化翻天覆地: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讲舒适;铁路、公路密集,民航世界大国;2000年固话、移动电话世界第二;报刊业恢复生机;电影走向辉煌的新时代,电视普及;20世纪90年代中国接入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政治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相关文章
-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 ›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 › 2014届高考历史经济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 › 2014年高考历史必备――易错点精析终极大盘点
- › 2014届高考历史 三农问题
- › 2014届高考历史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 › 2014届高考历史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 › 2014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今主流思想的演变及古代科技文
- › 2014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结构图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