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理市场定位
3、物流市场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不健全
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代表的新型产业,离开了标准化,将形不成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大物流,而健全的法律法规则是物流得以健康发展的保证。不对称信息普遍存在于商业运作中,物流作为一个新行业,不可避免的会受
到其冲击。当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主对相关物流服务的估价比潜在的需求服务者估价低的时候,双方才能够形成有效的供应链合作关系,结果双方都能够从交易中获益。事实上,柠檬问题以及逆淘汰的问题在中国的影响远远超过理论
上的估计。
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而现有的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部门或地区保护的色彩。在物流市场进入与退出的竞争规则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
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难以避免。物流通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达室输入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基础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落后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应用的协调和组织工作不能够与国际同行业
接轨。只有首先将这些标准化的硬件工作做到位,才能够形成一定的声誉和标准化,从而通过市场传递产品或服务质量信息的信号。
4、合理界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范围
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交易双方进行买卖交易的制度安排,必然要求规范的交易制度、完善的交易市场、健康的交易秩序,制度的效率高低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范围的界定。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会有更多的要素容纳到物流
www.77xue.com的系统中,这一过程必然会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忽略产品或服务的外在性以及公共品的影响,从而造成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盲目性。市场界定就是判断一个市场应该包括哪些买者和哪些卖者,要决定包括哪些买者和哪些卖者,必须先决定市
场的范围。市场的范围指的是市场的边界,既包括地理的边界又包括产品范围这个角度而言的边界。因此要合理的界定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范围,必须从地理和产品范围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只有界定清楚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范围,
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供求机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物流的需求信息才能合理的转化和应用。
从地理边界来看,物流业务的服务范围一般来说是全国性的,理论上要求物流企业必须拥有一个遍布全国的网络体系,才能顺利完成每一笔业务的收取、存储、分拣、运输和递送工作,而运转这样一个体系所需要的资金、人员、设备
等是巨大的,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大企业才能维系得起。在实际运作中,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各部分分别由铁道、交通、民航、内贸等不同政府部门进行管理,绝大部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无论是在体系、资金还是在技术、设施上都很弱小,
不可能而且也不必要进行规模经营。不可否认的是,每家物流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经营特色,针对的每个服务市场都是其他企业的“真空”地带。
在中国发展第三方物流,必须关注地域的限制。这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生存的根本,同时也是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成长壮大的一个先决条件。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参照地域的优势指标合理有序的安排业务经营,形成一种战略合作关系的
虚拟企业。在兼顾效率和效益的前提下,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进行相关物流资源的重新配置,这种配置的前提仍然是立足于地域的优势,构建一种业内的供应链关系。每家企业应该按照重新配置后的业务资源进行经营,在形成地域内特色
- 上一篇:白酒市场定位论文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理市场定位》相关文章
-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理市场定位
- ›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理市场定位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理市场定位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理市场定位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理市场定位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理市场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