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10-10 21:44:35] 来源:http://www.77xue.com 七年级历史教案 阅读:8491次
概要:2、直观教学法利用投影片、插图、录像等电教手段再现历史情景,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回溯历史,使学生如临境,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讨论法为使学生能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也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采用讨论法。4、比较法 通过比较戚家军与岳家军的组成人员,分析这两只军队能在战场上英勇无比的原因所在。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明清强化专制统治之际,世界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势力相继来到东方,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在台湾登陆,相对落后的沙俄也将手伸到黑龙江流域。东方的日本,因国内的分裂和内乱,一批亡命海上的武士出没于中国的东南沿海进行掠夺和骚扰。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严峻形势,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军抗击沙俄的入侵,体现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从而导入新课。2、教学过程“戚继光抗倭”一目。先明确交待抗倭的历史背景,可结合《明代抗倭图
第13课 《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标签:初一历史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2、直观教学法
利用投影片、插图、录像等电教手段再现历史情景,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回溯历史,使学生如临境,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讨论法
为使学生能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也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采用讨论法。
4、比较法 通过比较戚家军与岳家军的组成人员,分析这两只军队能在战场上英勇无比的原因所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明清强化专制统治之际,世界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势力相继来到东方,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在台湾登陆,相对落后的沙俄也将手伸到黑龙江流域。东方的日本,因国内的分裂和内乱,一批亡命海上的武士出没于中国的东南沿海进行掠夺和骚扰。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严峻形势,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军抗击沙俄的入侵,体现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从而导入新课。
2、教学过程
“戚继光抗倭”一目。
先明确交待抗倭的历史背景,可结合《明代抗倭图》挂图,首先阐明“倭寇”的概念,再让学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指导学生观看《明代抗倭图》,以对倭寇的骚扰范围之广、危害之深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出示有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明确了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就为正确认识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以及更好地评价抗倭斗争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戚继光抗倭斗争的经过:先指导学生观看《戚继光》像,然后让学生阅读戚继光的生平事迹,再结合问题探究3题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联系课文中他的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说一说从戚继光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关于“戚家军”的编练,教师可以补充戚继光严于治军的小故事,如条件允许,可尝试着在课下排练“鸳鸯阵”,然后拿到课上表演,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士兵们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因为这些都是“戚家军”得以战胜倭寇的重要因素。
戚继光抗倭斗争的评价:教师请学生结合所讲过的内容,结合课课练能力拓展题,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可分组讨论后回答),基本概括为四点: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则无可争议地成为另一个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有哪支军队以纪律严明而著称?对比一下“岳家军”和“戚家军”在抗击对象上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出对戚继光及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正确评价,需要明确的是,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正确理解民族英雄的概念,区别岳飞与文天祥的关键在于,戚继光抗倭斗争是抗击外国侵略,岳飞和文天祥抗金抗元属于国内民族间的战争。
教师此时可补充一些民间纪念戚继光的童谣、民间故事、传说等,使戚继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并由此反衬出戚继光人格的伟大,使学生进一步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目:
1、先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经学生回忆、讨论,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由此导入。教师: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一些国家奉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夺政策。在此背景下,葡、荷等西方国家相继东来,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Tag:七年级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七年级历史教案
- 上一篇: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3课 《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相关文章
- 第13课 《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 › 第13课 光盘架的设计
- ›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 › 第13课 交通
- ›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 › 第13课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 › 第13课 《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 ›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 › 第13课 图像大变形”教学设计
- › 第13课 键盘指法练习
- ›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 › 第13课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 ›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3课 《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3课 《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3课 《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13课 《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