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正文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10-10 21:44:35]   来源:http://www.77xue.com  七年级历史教案   阅读:8597
概要:文章www.77xue.com w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课程目标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沈括和《梦溪笔谈》、郭守敬和《授时历》。探究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传播,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形象思维能力及概括、归纳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 ⑴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⑵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索的能力。⑶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有关插图、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通过对四大发明的介绍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⑵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活字印发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课前准备⑴师生收集、查阅、整理、宋元时期科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标签:初一历史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文章www.77xue.com
w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课程目标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沈括和《梦溪笔谈》、郭守敬和《授时历》。探究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传播,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形象思维能力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⑴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
⑵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索的能力。
⑶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有关插图、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对四大发明的介绍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⑵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活字印发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课前准备
⑴师生收集、查阅、整理、宋元时期科技信息。
⑵制作POWEPOINT课件。
⑶准备印章一枚。
教学过程
导入:中华文明悠久绵长,提问: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是什么?(学生答略)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正文部分:
一、 活字印刷的发明和传播
师:四大文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问题解决了,大家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本是怎么印刷的吗?(学生思考)
生:(扫描、静电复印、胶印、油印)
师:这是现代印刷手段,那么一千多年前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传播文化呢?(学生思考)
生:手抄。
师:对,那么手抄有什么缺点呢?(学生思考并作答)
归纳:费时、效率低、易抄错漏抄。随着文化不断发展,抄书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要,这为印刷发明提供了客观要求。
师:请同学们拿出印章,沾上墨,在纸上印出汉字。
师:印章和石刻长期使用又给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启示。雕版印刷应运而生。(有条件地方可播放录像)提问: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学生思考)
生:唐朝《金刚经》。
师:雕版印刷比手抄方便许多,一次可印几百上千本。但大家知道它有什么缺点吗?(学生思考并作答)
生:费时费工,发现错别字需整版重新雕刻。
师:对,如宋太祖时刻印《大藏经》,花了12年,雕版达13万块,因此,印刷术的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北宋时平民毕升在世界上首先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出示毕升画像)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体会发明创造性的艰辛。然后提问:活字印刷有哪几道工序?和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创新”表现在哪里?
生:刻字—排版—印刷—拆版。“创新”表现在突出两个变:⑴变死字为活字,⑵变死版式为活版。
师:活字印刷是印刷品史上的一次革命,它提高了印刷效率,,但由于泥活字易损坏,难着墨,未能大力推广。直到元朝时王桢发明了木活字才大力推广。
师:结合地图讲述活字印刷传播情况,十四世纪传入朝鲜、日本。十五世纪传入欧洲,这里突出1456年用活字印成第一部活字印本《圣经》比中国晚了四百年,关于意义可联系世界史进行讲述。然后师生一起总结活字印刷发展经历:手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木活字—铜、铅、锡活字。
二、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
师:说到指南针,先讲一个小小的故事。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修阿房宫时,宫中有一座门是用磁石做成,如果有人身穿盔甲,暗藏兵器,入宫行刺,就会被磁石门吸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磁学知识。人们除了知道磁石吸铁,还知道磁石能够指示方向。早在战国时,人们就制成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然后教师可提出如下思考题:⑴司南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样原理制成的?⑵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为什么会在北宋很快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航海事业有何作用?(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共同完成上述问题。第一个问题由学生答,第二问在学生答后教师进行归纳。)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航海业迫切需要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于是指南针应用于海上。北宋时还只是“阴晦则观指南针”。到了南宋,则是“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可见,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

[1] [2]  下一页


Tag:七年级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七年级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