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10-10 21:44:35] 来源:http://www.77xue.com 八年级历史教案 阅读:8793次
概要:文 章www.77xue.com w onth="10" Year="20xx">20xx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的在内蒙古着陆。39年前的同一天发生的大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导弹试射成功 D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2、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党和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如建立中国科学院、制定863计划、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等;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科学家纷纷回国效力,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3、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 ) A多依赖于外国援助 B发
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标签:初二历史教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文 章
www.77xue.com w onth="10" Year="20xx">20xx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的在内蒙古着陆。39年前的同一天发生的大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导弹试射成功 D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2、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党和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如建立中国科学院、制定863计划、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等;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科学家纷纷回国效力,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3、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 ) A多依赖于外国援助 B发挥了传统科技的优势 C都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具有独立自主的特色 4、规律方法突破 “两弹”元勋邓稼先,成功进行核试验;“一箭三星”升上天,太空遨游也实现(杨利伟)。“杂交水稻”袁隆平,“东方魔稻”世人惊;喜看“高峡出平湖”,更使国强和民富。
巩固 练习
记忆
三、当堂检测 1、要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必须查看的人物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邓稼先 2、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C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 D原子弹、导弹、返回式卫星 3、下列成就,属于袁隆平取得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籼形杂交水稻 D“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4、“东方魔稻”——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者是( ) A张謇 B侯德榜 C詹天佑 D袁隆平 5、下列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是(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钱三强 6、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名为( ) A东方红1号 B长征一号 C“神舟一号” D“长城一号” 7、www.77xue.com w
Tag:八年级历史教案,初二历史教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八年级历史教案
- 上一篇:第六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相关文章
- 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 › 第17课 电脑美术——有趣的人像
- ›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 › 第17课 法律的起源
- ›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 ›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 › 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 › 第17课 《郑成功收复台湾》
- ›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 › 第17课 历史专题讲座——台湾问题
- › 第17课 内战烽火
- ›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 ›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