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正文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0-10 21:44:3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一历史教案   阅读:8314
概要:西汉中期:发明了 ,推动了牛耕的推广。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 (又叫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③灌溉工具的发展 重要的灌溉工具有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 和唐代的 。2.生产技术的进步:①农用动力的变革:借用牛力耕田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牛耕开始出现,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②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原因:a.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b.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c.水利施工技术的提高概况:a.内地:原始社会 ;春秋时期的 ;战国时期的 ;西汉的 ;东汉 治黄。b. 边疆:西汉时期,在西域出现地方特色工程 。三、“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1.千耦其耘①原因: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农具大多原始而粗糙,只能靠奴隶的集体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标签: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西汉中期:发明了         ,推动了牛耕的推广。

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          (又叫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③灌溉工具的发展

  重要的灌溉工具有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          和唐代的        

2.生产技术的进步:

①农用动力的变革:

借用牛力耕田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牛耕开始出现,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②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原因:a.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b.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c.水利施工技术的提高

概况:

a.内地:原始社会             ;春秋时期的         ;战国时期的               

西汉的                 ;东汉          治黄。

b. 边疆:西汉时期,在西域出现地方特色工程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1.千耦其耘

①原因: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农具大多原始而粗糙,只能靠奴隶的集体劳动。

②特点:大多采用                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自耕农经济

①原因:春秋时期,随着                         的进步,使个体农耕有了技术的

支持;               的出现又使个体农耕有了物质基础。

②产生:产生于春秋时期,并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③评价:

优点:自耕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因此生活稳定;农民是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弊端:a.小农经济规模小,“男耕女织”的简单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对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的需要有限,也会逐渐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高一历史教案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