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正文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0-10 21:44:3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一历史教案   阅读:8314
概要:(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解析:(1)材料一表明从西周到战国产量大幅度提高,主要说明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发展的原因可以从生产关系、生产工具、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回答,只要课本所学知识就可以。(2)材料二英国农业的发展则与圈地运动、新技术和农业机械的运用有关。英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是相互促进的。要紧紧抓住和依托材料,并且结合历史事件的相关背景支分析,抓住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3)把粮食产量的阶段和中国农业政策结合起来去分析。(4)三段材料农业的发展都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及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发展相关,要抓住这条主线。答案要点(63分)(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郾),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确立(私田取代公田)。(2)圈地运动,新农机、新技术的使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标签: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

解析:

(1)材料一表明从西周到战国产量大幅度提高,主要说明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发展的原因可以从生产关系、生产工具、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回答,只要课本所学知识就可以。

(2)材料二英国农业的发展则与圈地运动、新技术和农业机械的运用有关。英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是相互促进的。要紧紧抓住和依托材料,并且结合历史事件的相关背景支分析,抓住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3)把粮食产量的阶段和中国农业政策结合起来去分析。

(4)三段材料农业的发展都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及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发展相关,要抓住这条主线。

答案要点(63分)

(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郾),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2)圈地运动,新农机、新技术的使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发展)。

农业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工业革命为农业提供了更多新农机,促进农业发展。

(3)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关于我国古代原始农业产生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

条件和地理环境②生产工具的发明③先民创造性的劳动④自耕农的贡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形成规模是在

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

C.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D.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 

3. 文明、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4.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革新是

A.冶铁技术的产生   B.犁铧的使用     C.犁壁的安装使用   D.耧车的创制

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是下列那一工程的巨大功效

A.都江堰          B.白渠           C.郑国渠           D.漕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高一历史教案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