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物流产业与政府市场定位
由于物流运作本身具有功能整合和跨边界的特点,所以,以城市的行政区划为基础制定物流发展战略规划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比较符合物流服务运作特性的方法应是:以市场区域或经济地理区域为基础制定物流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表现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辐射范围和能力。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长江三角洲地区市场、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市场等。显然,这样的发展战略规划必须由政府有关部门来协调组织制定。
至于物流产业是不是支柱产业或能不能成为支柱产业,除了所谓“支柱产业”本身的含义可能含混不清以外,恐怕也是无法事先计划的。
物流作为一个行业是工业化体系发展成熟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物流是“富人的游戏”,或者说是“嫌贫爱富”的。比如在美国,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市场定位往往是那些年运输费用支出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物流产业能不能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完全要看当地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定。即便是港口城市,如果总体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或者总体的运输系统不配套不完善,或者物流市场的经济地理范围纵深不够,物流产业也未必能够成为所谓支柱产业。
实际上,物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只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对待,作为一个潜在的市场来开发。如果在城市发展定位 (规划)含混不清的情况下把新兴产业当成支柱产业,甚至以为建设一批所谓的物流基地或配送中心就是发展物流产业,恐怕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只是为了炒作概念搞搞新意念,那是要害人的。
无论如何,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物流产业不可能超前发展。不要把它“捧杀”了。
3.开放物流市场。目前,业界和学界希望国家尽快出台发展物流产业政策的呼声很高,希望加快培育物流市场。如果对物流产业政策的预期定位在放开市场、解除管制,则可以认为是重大利好。相反,如果对物流产业政策的预期定位在以减免物流企业经营的有关税费为主要目标的所谓优惠政策的层面上,则可能产生有违发展物流产业初衷的结果。因为培育物流市场实际上就是要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历史地看,政府管制市场不是顺应和引导市场,往往是“市场秩序混乱”的根源。如货代企业经政府批准的只有l542家,其中中外合资的货代企业为444家。但实际上在市场上存在的可能有近3000余家。那么,又有多少运输物流业务是由不规范的货代企业运作的呢?无序竞争是必然的。
再者,又有哪个产业在政府的保护之下能够培育得起来呢?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由工艺技术决定的机械制造业尚且如此,更何况由多变的客户需求决定的物流服务业呢?实践证明,在产权的终极所有者缺位、市场准入门槛很高的情况下,单靠减免税费和行政性市场保护政策是不能够培养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如果物流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那就谈不上物流产业的发展。
据专家估计,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物流服务业作为一般竞争性行业,可能是最早对外全面开放的产业。今年9月中旬,我国第一家合资批发企业——上海百红商业贸易有限公司(日本丸红与上海一百合资)在上海正式成立,就标志着物流市场的对外开放已经为期不远或实际上已经全面对外开放了。所以,如果政府要出台什么物流产业政策的话,就应当是物流市场的全面开放的政策。
开放的市场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好的推进器。
三、政府对物流企业的帮助和引导
政府在放开市场的同时,必须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帮助和引导物流企业的发展。因为,只有物流企业发展了,物流产业才会发展起来。
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特点所决定,我国的物流企业将在很长的时期内以中小型物流企业为主体,在某些物流环节如卡车货运配载服务方面可能是以私营企业为主。一般中小型企业面临的诸如资金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经营管理不规范、融资能力差和人才不足等问题在物流企业中同样存在。因此同样需要政府的指导和帮助。
- 上一篇:养猪企业的定位与战略选择
《发展物流产业与政府市场定位》相关文章
- 发展物流产业与政府市场定位
- › 发展物流产业与政府市场定位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发展物流产业与政府市场定位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发展物流产业与政府市场定位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发展物流产业与政府市场定位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发展物流产业与政府市场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