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七学习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2017一轮简约版教案: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正文

2017一轮简约版教案: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05-11 15:22:15]   来源:http://www.77xue.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290
概要:文章www.77xue.com 20xx一轮简约版教案: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内容: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首先是周王对诸侯国: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周王以自己的名义将王畿以外的一些土地、人民等分封给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一些先代的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让他们建立起诸侯国。其次是诸候国对周王: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王的政令,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经常派劳役为王室服务。目的:周王朝想通过建立子国的方式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2、宗法制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宗法制的内容:通过血缘的关系,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法的核心)。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
2017一轮简约版教案: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77xue.com
文章
www.77xue.com

20xx一轮简约版教案: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内容: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首先是周王对诸侯国: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周王以自己的名义将王畿以外的一些土地、人民等分封给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一些先代的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让他们建立起诸侯国。其次是诸候国对周王: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王的政令,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经常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目的:周王朝想通过建立子国的方式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2、宗法制 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宗法制的内容:通过血缘的关系,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法的核心)。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宗法制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家” 和“国”密切结合;②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等级森严。 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3、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三、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1、“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2、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 (二)废分封,置郡县 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县是郡的下级地方行政机构,县设县令、县丞和县尉。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机构。与行政相适应,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2、消极: ①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 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补充:1、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①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力的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②皇权的至高无上:首先,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皇权至高无上。其次,确立了“家天下”的皇帝继承制。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皇帝制度的建立;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定严酷的法律;为了防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由都城通往各地的驰道;开灵渠;大规模移民等。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原因(必然性):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②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 确立:秦朝这套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四、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汉武帝的集权措施(中央、地方双管齐下) 1、措施:① 置中朝(内朝:尚书台):成为朝廷的决策机构;外朝(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目的: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② 设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包括诸侯和地方高官)。(但到了东汉,刺史逐渐演变成郡县之上的地方行政长官)   ③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2、影响: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东汉后期皇帝大多幼小昏弱,外戚与宦官互相倾轧,导致政局长期动荡。 (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完善) 1、三省职权:决策机构:中书省;审核机构:门下省;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三)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收精兵:设置三衙统兵和枢密院调兵相互牵制,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并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原则部署兵力 2、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宰相、节度使等的权力;(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3、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目的: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4、作用及影响: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却造成了 “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和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四)元加强中央集权 1、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管理机关;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 评价:为我国以后的行政划分(省制)奠定了初步基础;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以皇权至高无上的核心;历朝历代积极调整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总的来说: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同时,为了强化专制统治,历代不断调整变革监察体制,选官制度。 自始至终:充斥着皇帝与丞相,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

[1] [2]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知识 | 教学教育 | 作文大全 | 语句好词
Copyright http://www.77xue.com--(七七学习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