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公共管理的经济学基础
www.77xue.com的
其二,经济学与公共行政的跨学科整合转变了传统的政府管理思维,开阔了公共行政的研究视野,丰富了其理论内容。经济学指出传统的规制取向的官僚制存在严重的激励问题,认为“公共垄断”导致了公共生产中的资源浪费、政府规模膨胀,破除了对官僚机构作为高效的公共服务直接的垄断生产者的迷思。基于人性预设的转变,政府管理思维由如何完善规则来控制官僚转变为如何有效激励官僚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重视绩效和结果,减少繁复的规章制度对官僚的制约,在公共部门间开展竞争,运用市场机制激励个体提高效率,从而走出规制导向的困境。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如政治市场、激励兼容、交易成本等,融入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框架中。经济学提出的基于市场的公共政策设计,如民营化、市场检验、签约外包、供给生产相分离、分权化、绩效合同、激励工资等,业已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三,经济学为审视新公共管理的价值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力。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政府改革实践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但是作为一种理论还未取得共识。它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的取代,一种范式转变,还是昙花一现的时髦?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的经济学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更触及其本原实质的观察视角。新公共管理主张的市场导向在本质上源于新保守主义经济学对市场价值的重新发现、对小政府的回归,是70年代末以来成为主流的市场化运动在政府管理方面的呈现。从历史发展和时代背景来看,如今的市场化浪潮是对二战后凯恩斯政府干预主义长期盛行导致的政府规模不断膨胀、预算赤字剧增和最终导致的难于解决的经济滞胀的严重后果的反动。但从更为宏观的经济思想演变来看,它又只是消长反复的政府与市场之争的一个特定发展阶段。新公共管理是从这个市场化运动中派生出来的,对它的理论价值的定位应置于时代背景和宏观背景中考察。一方面,新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应对社会要求、顺应市场化浪潮的时代产物,破除了传统的公私简单二分,把竞争与垄断视为问题的实质,由规制转变为激励,这将对政府管理产生深远的、根本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从经济思想演变的宏观角度来看,新公共管理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并非是普遍的、绝对的,它的发展与特定社会思潮的起伏密切相关。
- 上一篇:论企业应收帐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论新公共管理的经济学基础》相关文章
- 论新公共管理的经济学基础
- › 论新公共管理的经济学基础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论新公共管理的经济学基础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论新公共管理的经济学基础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论新公共管理的经济学基础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论新公共管理的经济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