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学案
文章
www.77xue.com
第13课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并与教师提问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运用挂图,是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形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学习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学习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感悟思考】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到了这一天,许多人都会种下各种树苗,也会说着同样的一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国为什么要把植树节定在这一天呢?原来是为了纪念一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这一天,是孙中山逝世的日子,他为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在
思考与判断: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知识梳理】
1.1894年,孙中山28岁,创立兴中会。
【学习探究】孙中山为什么不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却要采取自下而上的革命方式来实现发展资本主义。(设问:在上书遭拒绝的情况下,假如你是孙中山,当时你该怎么办?)
2.1901年,孙中山35岁,清政府宣布“新政”。
【学习探究】分析新政的实质及意义?
3.1905年,孙中山39岁,成立同盟会。
【学习探究】比较兴中会和同盟会的性质?
前者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后者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后者有自己的政治纲领等。
4.1907年,孙中山41岁,浙皖起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辛亥革命前的一系列准备。
5.1911年,孙中山45岁,武昌起义爆发。
【学习探究】起义为什么首先爆发于武昌呢?
因为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达五六千人。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文学社共进会策划在武昌起义。革命党人制造zha弹不慎爆炸,形势极为严峻。
等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学习探究】“起义是孙中山直接领导的吗?”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海外,没有直接领导。
【学习探究】假如你是革命新军,这时群龙无首,你该怎么办?
起义新军拥立了黎元洪等,立宪派和旧官僚混入了革命阵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 上一篇: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